记者26日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了解到,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等10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食品安全谣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主动公开政务信息,及时组织辟谣,严厉惩处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食药监总局将建立专门的“谣言案例库”,实现预防性辟谣,“旧谣重炒”的空间有望被进一步挤压。(7月27日《南方都市报》)谣言害人,但“旧谣重炒”危害更甚。
记者26日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了解到,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等10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食品安全谣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主动公开政务信息,及时组织辟谣,严厉惩处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食药监总局将建立专门的“谣言案例库”,实现预防性辟谣,“旧谣重炒”的空间有望被进一步挤压。(7月27日《南方都市报》)
谣言害人,但“旧谣重炒”危害更甚。尤其是关于食品安全的谣言,草莓上市、杨梅上市的季节,互联网上各种有关草莓和杨梅的食品谣言就会再次登场。其一方面混淆着人们的视听;另一方面也影响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对那些靠种植水果和农作物为生的农户而言,无疑是毁灭性打击。
遏制谣言需要集政府、企业、媒体、专家、消费者等多方合力。首先,涉事企业作为辟谣的“第一责任主体”,理应及时站出来以正视听,这不仅是为了维护自身权益,更是在履行社会责任。此次《关于加强食品安全谣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谣言涉及的当事企业是辟谣的第一责任主体。因此谣言明确指向的具体企业,更应大胆发声,及时发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更要责成其发声澄清。
其次,相关部门及社会机构需要真给力。一方面,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面对食品谣言须即时跟进,尤其是对谣言涉及指向多个企业,或者没有具体指向的企业时,要组织研判,采取措施制止谣言传播,并采取适当方式澄清真相;另一方面于社会机构而言,如,相关行业协会,也需及时介入,站在维护企业利益和行业权益的角度,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澄清。
再者,网民也应担任辟谣主力军。谣言制作者可怕,与之相比更可怕的是广大网民对不确定信息的肆意转发。这就需要网民一则提高个人的媒介素养,对不确定的信息多核实和甄别,确保不实信息得到有效拦截;二则对发现是谣言的信息,及时辟谣跟进,当好辟谣先锋军;三则应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避免“旧谣重炒”的中伤。
同时《关于加强食品安全谣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还提出,要加强食品谣言的规律、特点分析,建立谣言案例库,对类似谣言、季节性谣言,提高识别、判定的工作效率。建好谣言案例库,更需要新闻媒体、网站及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切实履行好担当责任,凡经权威部门认定的食品谣言,一经发现,应立即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断绝谣言滋生和传播的各种渠道。
互联网时代,一条不实的信息,瞬间就能“爆红”网络。无论是新谣言,还是“旧谣重炒”,都是对社会秩序的公然戕害,相关方唯有形成合力,才能让制谣和传谣者没有生存之地。(杨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