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食品安全监管时提出“四个最严”,我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和治理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已经到了最后的攻坚战。
但是,我们要意识到,保障食品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生产的专业化和分工的逐步细化,食品从原材料生产、加工,到储藏、运输,直至销售,每一环节都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发生。为应对食品安全问题,世界各国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而食品可追溯体系作为食品安全信息的披露工具,将食品链全过程的信息链接起来进行监控,被认为是实现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的一种可行方案。一方面,既保证了食品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追溯,也保证了整个生产过程因标准化管理而保障质量;另一方面,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建立,从根本上保证食品安全的长期性与科学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笔者通过长期的调研,了解到目前食品安全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各省都在逐步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但各省之间开展情况差异较大,大多数只是针对个别类型食品进行追溯,且追溯平台的建立千差万别。正是由于国内的追溯系统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导致各省开展工作的差异性,各个系统之间形成信息孤岛,并缺少权威的认证体系,缺乏公信度。而且,水产品的追溯基本没有展开,这也需要在技术上进行创新和尝试,保证绝大多数的产品能够做到可追溯。企业和生产者对食品追溯体系的构建意愿不明显。以企业为主体构建食品追溯体系要有较大的资金投入,而较高的投入与市场的低回报率形成鲜明的对比,导致企业热情度不高。媒体对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宣传较少。
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以政策强制引导为出发点,从全国层面尽快建立统一的追溯体系。食药总局、农业部、水利部等相关部门充分协调,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追溯标准,并要求各省份按照标准与本地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建立统一标准框架下的各省食品追溯体系。
以各省的基本情况来看,已经基本具备食品追溯体系强制执行的条件,尤其是对于种植、养殖与生产较为集中的食品,应在一段时期内,逐步从自愿变为强制要求,并在一定时期内逐步将所有的食品都纳入强制追溯体系中。食品追溯体系的重点在于农产品,要将农产品的追溯作为重中之重,在推进以农业合作社模式为主导的基础上,逐步从小农生产经营模式,形成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模式,为农产品追溯体系的构建打好基础。水产品追溯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几乎没有涉及,而水产品的保管和运输却是食品安全中最薄弱的环节,水利部应通过对养殖、运输、保管环节的实时控制与追溯,彻底保证原产品及加工产品的安全性。
以制度约束、行政推动及政策扶持帮助企业与生产者构建可操作性追溯体系。建立完善的追溯平台制度与技术规范,扶持企业构建食品追溯体系,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政策优惠。各级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建设食品追溯平台。
除此,政府与媒体加大宣传并鼓励消费者进行全方位监督。国家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大对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立的监督和审计,促进资金正确有效使用、程序规范。
总之,构建一个合理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需要逐步实施,面对各地的不同情况,以政府政策强制引导为主,指导企业与生产者构建可操作性追溯系统,加大宣传并鼓励消费者进行全方位监督。将政府、企业与生产者以及消费者进行有机的结合,缺一不可。政府占主导地位,通过强制性政策和相关引导保证大多数食品能够纳入到可追溯体系中,要求企业从自愿试行向强制执行转变;作为主要的实施者,企业与生产者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方法建立食品追溯平台,吸引生产者加入食品追溯系统,严格进行标准化管理,努力提升产品的质量;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消费者要主动了解食品的生产流程,促使生产者保证整个食品生产过程受到最广泛的监督。这样,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构建才有实际意义。
(马玉红 作者为民盟陕西省委会副主委、陕西省审计厅副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