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便利蜂:用科技创新为食品安全赋能

便利蜂:用科技创新为食品安全赋能

2018-12-20 17:34来源:中国经济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12月20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和便利蜂公司联合主办的“便利+食品安全技术论坛”在京召开。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北京工商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会长顾振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顾问刘秀梅等业内十余名知名专家和学者参加会议,各位专家和学者以便利蜂的“便利+”战略发展理念为案例,对便利店行业如何运用科技手段提升食品安全管理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

  “我们以全直营模式为品质护航,由总部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品质标准,用心为消费者打造干净卫生、营养美味、服务便民的连锁品牌便利店标杆。”论坛上,便利蜂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便利蜂的新模式新理念。便利蜂作为科技创新型便利店的代表,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努力践行“品质生活便利中国”的美好愿景。便利蜂食品安全部和品管部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在食品安全及品质管理工作方面的特点。

便利蜂:用科技创新为食品安全赋能

  孙宝国院士发表报告:“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孙宝国表示,有很多人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这句话没有错,其实人类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很长的历史。比如卤水点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卤水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镁,而氯化镁就是食品添加剂中的食品凝固剂;一说到食品安全,很多人误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就是食品添加剂造成的。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缺乏准确、科学、系统的认知,使得食品添加剂成为了食品安全问题的“背锅侠”。普及食品添加剂科学知识和相关法规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不管是发达国家或者其他发展中国家,公众都需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食品添加剂。迄今为止,中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一件是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

  “比如过量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但如果肉制品中不添加亚硝酸盐,就会造成肉毒杆菌繁殖。”孙宝国表示,所以现在所有肉制品当中都加了亚硝酸盐作为防腐剂。据介绍,我们国家对食品添加剂有三个规定:第一个规定,这个品种必须是我们国家允许使用的;第二,必须在规定的使用范围之内使用,不能超范围使用;第三,不能超过最大允许的使用量,或者有些食品添加剂不能超过它的最高残留量。

便利蜂:用科技创新为食品安全赋能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总师吴永宁发表报告:“可追溯体系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和价值”。据他介绍,可追溯性是整体食品安全保护计划的一部分。国家和企业应该具备食品可追溯的能力,这是监管部门、企业和造假者的赛跑。企业内部应该有能力追溯内部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外部”可追溯性,指有能力追溯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联系。目前,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关注的日益增加,可追溯性可以改善供应链管理,增加供应链信心,进行过程改善和减少食物腐败、浪费和损耗等,也可以减少运营成本,减少风险。

便利蜂:用科技创新为食品安全赋能

  “食品安全是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舆论的风吹草动都会让政府和行业高度警惕。”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博士在题为“食品安全舆情与风险交流”的报告中表示:在当前舆论环境下,企业如履薄冰,能否及时、科学、稳妥的回应舆论关切是避免危机爆发的关键。对于企业而言,要做好三道防火墙。首先是提升自身合规水平,从源头控制风险隐患。其次是要有未雨绸缪的意识,加强和专业界、媒体的沟通和交流,关键时候做到发得出声、传得出去。第三是专心做好产品和服务,用真情实意感染用户,提升用户粘性,实现“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巍然不动”的效果。(王蔚)

[责编:赵清建]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苏州南站站房外立面亮相

  • 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启动火炬传递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十年的一线临床经历让张丽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她看来,孩子学习困难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焦虑的家庭。自学习困难门诊开诊以来,汤欣舟时常有种无力感,孩子学习困难问题并不能在门诊治好,很多问题出现在门诊之外。
2024-10-10 10:40
《自然》9日发表的最新论文中,美国科学家团队探索了量子回路的复杂性。这些实验展示了两个阶段之间的转变:在第二个阶段即所谓“低噪声阶段”中,研究团队证实了量子计算机的计算复杂性,足以超越经典超级计算机。
2024-10-10 10:39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和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量子物理学家们,利用量子纠缠在原子和电子尺度上再现了一个充满不同滴答声“房间”的场景。
2024-10-10 10:37
戴维·贝克(左)、德米斯·哈萨比斯(中)和约翰·江珀(右)因在蛋白质设计和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作出的贡献荣获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为预测蛋白质结构,贝克团队2021年开发出“Rosetta折叠”模型,并被《科学》杂志评为2021年年度突破。
2024-10-10 10:33
徐纯福也表示,AI在生物、化学、医药等健康领域的潜力才刚刚崭露一角,未来还大有发展空间。徐纯福同时认为,AI对科学研究重要性日益凸显,科学家一方面要积极拥抱新的研究范式,同时也要尽量规避AI的局限性。
2024-10-10 10:32
近日,塞尔维亚与金砖国家合作组织创始人左兰·约万诺维奇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高度评价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发展成就,并表示中国的先进技术让塞尔维亚获益匪浅,
2024-10-09 04:20
细胞衰老在胚胎发育、损伤再生、癌症和机体衰老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4-10-09 04:5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柳必恒等人,基于多模式固态量子存储和量子门隐形传送协议,在安徽合肥市区实现跨越7公里的非局域量子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
2024-10-09 04:55
当前,各地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注重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切实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让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引导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康有序构建。
2024-10-09 04:55
美国科学家约翰·霍普菲尔德(左)和英裔加拿大科学家杰弗里·辛顿(右),因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机器学习而作出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获得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霍普菲尔德和英裔加拿大科学家杰弗里·辛顿,以表彰他们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机器学习而作出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
2024-10-09 09:25
记者8日从宁夏农林科学院获悉,福建、宁夏两省区农业科研人员经过共同努力,成功培育出适合在西北地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闽宁1号”。2018年,福建、宁夏农业科技专家针对宁夏引黄灌区水稻抗病品种不足、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等问题,着手水稻新品系育种技术合作。
2024-10-09 09:25
此后,胡志晋开始研究中尺度数值模式,类似天气预报,不久后,创建了中尺度大气云分辨及催化模式,形成了CAMS云降水模式系列。这些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的发展,胡志晋也因此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气象局科学奖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
2024-10-08 09:29
维克托·安布罗斯(左)和加里·鲁夫坎(右)因发现微小核糖核酸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而获得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7日宣布,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维克托·安布罗斯和加里·鲁夫坎,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
2024-10-08 09:26
绿色低碳发展是国际潮流、大势所趋。在我国,一场关于建筑的绿色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从北国的冰封之城到南方的热带岛屿,绿色建筑的身影随处可见,
2024-10-08 05:05
北斗产业的发展历程,既是一部我国实现高精尖技术突破和国产化替代的奋斗史,也是推进全面自主创新和原创性产业发展的探索史。
2024-10-08 04:00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在不断扩展和深化,也在不断适应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2024-10-08 04:00
经过为期10个月的发掘,重庆武隆关口一号墓出土了漆器、木器、竹器、铜器、玉器等多种质地类别的文物680余件套,考古专家还在其中发现了国内迄今为止最早的告地下书和木板船模型。
2024-10-08 04:00
坚持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
2024-09-30 10:00
作为信息通信业“风向标、晴雨表”,2024国际信息通信展日前在京落下帷幕。
2024-09-30 09:58
相信随着各项改革举措落细落实,全社会尊重和关爱妇女儿童的氛围将更加浓厚,广大妇女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将不断提升。
2024-09-30 09:5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