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细品舌尖上的中国巨变
首页> 食品频道> 食品要闻 > 正文

细品舌尖上的中国巨变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07-29 12: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年过七旬的挪威侨胞马列,从事餐饮行业已将近50年,是一位厨艺精湛的“杭帮菜”烹饪大师。

  和食物打了一辈子交道,马列说起中国人舌尖上的巨变,感慨万千。

  以下是他的自述。

  苦日子多动巧心思

  最近,我重温了讲述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历程的多部红色经典电影。其中一些镜头和故事让我感触很深:红军长征途中,党中央在饭桌上商议事情时,几位领导人的面前只摆放着一两个番薯或玉米,食物非常匮乏;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被封锁,以八路军第359旅为代表的抗日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从吃不饱、穿不暖到不愁吃、不愁穿,中国人民告别饥饿,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最要感谢的就是中国共产党。

  我出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也曾经历过缺衣少食的苦日子。回想年少时候,印象最深的是每天放学后,母亲都会叫我去家附近的菜场捡些卷心菜叶子,回家做菜用。那时,我们兄弟姐妹5人,跟着父母住在杭州的“大墙门”里。一个院子挤了十几户人家,都是平头百姓,能吃的东西很少。

  我上初中那会儿,赶上困难时期。买粮、买肉、买油都得凭粮票、肉票、油票。还记得,凭粮票领回的不全都是大米,还有杂粮粉、玉米粉,院里许多邻居不知道该怎么做。我就跑到新华书店去找教做点心的书,学着用杂粮粉掺和少量面粉,制作各式各样的点心。邻居们尝了都觉得好吃,纷纷来找我学。

  从那时起,我心里有了一个念头——去专业学校学烹饪。后来,我如愿做了厨师,并成为国家高级烹饪技师,在杭州餐饮界渐渐有了名气。

  改革开放初期,党和政府在发展生产的同时非常重视“吃”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杭州市总工会生活部干部找到我,希望组织一个厨师培训中心,对杭州市内工矿企事业单位及周边部队、学校的厨师进行分批培训,提高这些单位食堂的菜肴质量。

  我和其他几名厨师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想了不少点子。比如最初,在一些食堂,2角只能买一小块红烧肉,我建议改成一荤一素,在肉馅中加入豆腐、藕丁等食材,做成一道狮子头,再配一个炒青菜,这样就能吃得更丰富、更营养。

  从1982年到1989年,我们一共培训了4000多名厨师,还在当地电视台举办烹饪大奖赛,鼓励各单位的厨师们分享烹饪妙招,用有限的食材做出尽可能多的花样,让职工们不仅吃饱更要吃好。

  中餐厅增添“中国味”

  1990年,我在朋友的邀请下出国发展,成为挪威一家国际饮食公司的大厨。刚到没多久,我便接到一个重要任务——去挪威首相府,为当时的首相及其亲友做一桌中国菜。宋嫂鱼羹、炸春卷、宫保鸡丁……传统地道的“中国味道”让首相赞不绝口。

  4年后,我在挪威首都奥斯陆有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中餐厅。那时,海外虽然已有不少中餐厅,但菜品普遍较为简单。像我所在的挪威,大多数中餐厅以做5道菜为主:春卷、炒饭、炒面、宫保鸡丁和咕咾肉。一些老侨告诉我,他们曾是远洋货轮上的海员,留在挪威生活后,为了谋生,便租下一间房子,挂起红灯笼,就把中餐厅开起来了。至于这5道菜究竟卖了多少年,他们也记不清了。

  但在我出国之后,情况大不一样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海外侨胞传播中国饮食文化的意识逐渐增强,一大批和我一样的专业厨师走出国门,将正宗的中餐做法带到海外。进入21世纪,中外文化交流越发热络,国内各地赴国外的考察团越来越多,来中餐厅吃饭的中外朋友也随之增加,进一步推动了中餐在海外的发展。外国友人经常在就餐后向我感叹:“原来中餐厅有这么多兼具美味和艺术的菜肴,我们今后要常来!”

  这些年,我们这些“走出去”的海外中餐厨师又“走回来”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国饮食文化等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近几年,浙江省多次举办海外中餐烹饪技能培训班,邀请全球各地的华侨大厨“回炉锻造”,提升中餐烹饪技艺和企业管理能力,以此更好地促进海外中餐业薪火相传。

  近两年,我回杭州探亲时就赶上过几期培训班。当时,许多参加培训班的侨胞都兴奋地告诉我,前来授课的都是“杭帮菜”大师,课程内容包括营养健康讲座、烹饪实操等,非常丰富,他们受益很多。

  如今,不仅海外中餐厅发展得越来越好,普通侨胞餐桌上的“中国味”也越来越浓。我曾问过一些老侨:“你们早年在海外都怎么过年?”他们说大多就简单炒两个菜,没什么仪式感,不像现在,家家户户到了春节便张罗一大桌子美味佳肴,有时还会邀请周边的外国邻居一起来品尝中国菜、欢度中国年。

  小面馆化身“网红店”

  刚去海外发展那些年,忙于生计,我回国次数比较少。每次回到杭州,都是和父母及兄弟姐妹在家里聚餐。

  渐渐的,我回来的次数多了,在家吃饭的时间反而少了,因为大家总是约着去餐厅吃。国家发展了,国内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吃得更加讲究。

  有一年回国,家人告诉我,在我曾住过的“大墙门”对面,一家过去门面很小的面馆上了国内火爆的美食纪录片节目,竟成了“网红店”,每天门口都排满了长队!我听了好奇,专门去尝了尝,熟悉的面汤里加了许多食材,增添了不少新鲜感,比印象中的味道更好了!老板对我说,要做好这一碗面,做出特色,做好饮食文化的传播。

  出国前,杭州城里有哪些知名的餐厅,我基本都能数得过来。现在,我可不敢夸海口了。在杭州,全国各地的美食琳琅满目,每年新开的餐厅比比皆是。老百姓不仅有了更多选择,也更注重健康饮食。我的一些老同学当了爷爷奶奶,常会咨询我怎样给孙辈做更有营养的早餐,不再像我们过去那样只是简单地吃一根油条、喝一碗豆浆。

  变化不只发生在国内。中国强盛了,人民富裕了,我们侨胞在海外也更自信、更有底气。我不仅要用“中国味”俘获“外国胃”,更要给外国友人讲好餐桌上的中国故事。

  2016年G20杭州峰会前夕,我策划制作了一本小册子。每一页,四句诗,一段话,一张图,娓娓道来杭州的人文地理与美食文化:“东坡肉”记录了苏东坡在杭州修建苏堤时与百姓共享美食的爱民之心;“桂花栗羮”源自中秋之夜天上人间同赏湖景的美丽传说;“宋嫂鱼羹”则与宋高祖巡游西湖时的一次偶遇有关……我写了150多个故事,并在小册子中专门配上英文译文,外国读者读来一目了然,从中可以了解更加有声有色的中国。

  讲文化,也讲发展。杭州千岛湖的鱼头浓汤非常有名。其实早年,那里的生活非常贫穷。后来,附近的老百姓开动脑筋,在千岛湖中搞养殖,养出来的鱼特别大,他们就顺势创新出了“千岛湖鱼头浓汤”这道菜。如今,老百姓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这样的故事,我给外国友人讲过许多。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发展日新月异,舌尖上的巨变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记者 严 瑜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山东青岛举行海上巡游迎接中国航海日

  • 漫画视界|警惕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我国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制定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2025-07-10 09:33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相关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1935.3克宝贵的月壤,使得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开启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也为中国月球研究走向世界前列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中国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取得许多科学突破。
2025-07-10 09:32
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首次从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采回月球样品,为揭示该区域物质成因提供了直接证据。综合元素和矿物组成分析,南极-艾特肯盆地镁环物质主要为斜长石(63%~67%)和低钙辉石(25%~27%)组成的亚铁苏长岩。
2025-07-10 09:32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 在神舟十九号乘组中,航天员王浩泽也是一位90后,更成为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2025-07-10 09:30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记者8日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通过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经过长期勘探,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已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
2025-07-09 09:39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8日晚间发布的通知,今后“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将不得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的手术,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将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发争议。
2025-07-09 09:39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025-07-09 09:37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实验发现硅-22的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
2025-07-09 09: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