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细品舌尖上的中国巨变
首页> 食品频道> 食品要闻 > 正文

细品舌尖上的中国巨变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07-29 12: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年过七旬的挪威侨胞马列,从事餐饮行业已将近50年,是一位厨艺精湛的“杭帮菜”烹饪大师。

  和食物打了一辈子交道,马列说起中国人舌尖上的巨变,感慨万千。

  以下是他的自述。

  苦日子多动巧心思

  最近,我重温了讲述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历程的多部红色经典电影。其中一些镜头和故事让我感触很深:红军长征途中,党中央在饭桌上商议事情时,几位领导人的面前只摆放着一两个番薯或玉米,食物非常匮乏;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被封锁,以八路军第359旅为代表的抗日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从吃不饱、穿不暖到不愁吃、不愁穿,中国人民告别饥饿,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最要感谢的就是中国共产党。

  我出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也曾经历过缺衣少食的苦日子。回想年少时候,印象最深的是每天放学后,母亲都会叫我去家附近的菜场捡些卷心菜叶子,回家做菜用。那时,我们兄弟姐妹5人,跟着父母住在杭州的“大墙门”里。一个院子挤了十几户人家,都是平头百姓,能吃的东西很少。

  我上初中那会儿,赶上困难时期。买粮、买肉、买油都得凭粮票、肉票、油票。还记得,凭粮票领回的不全都是大米,还有杂粮粉、玉米粉,院里许多邻居不知道该怎么做。我就跑到新华书店去找教做点心的书,学着用杂粮粉掺和少量面粉,制作各式各样的点心。邻居们尝了都觉得好吃,纷纷来找我学。

  从那时起,我心里有了一个念头——去专业学校学烹饪。后来,我如愿做了厨师,并成为国家高级烹饪技师,在杭州餐饮界渐渐有了名气。

  改革开放初期,党和政府在发展生产的同时非常重视“吃”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杭州市总工会生活部干部找到我,希望组织一个厨师培训中心,对杭州市内工矿企事业单位及周边部队、学校的厨师进行分批培训,提高这些单位食堂的菜肴质量。

  我和其他几名厨师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想了不少点子。比如最初,在一些食堂,2角只能买一小块红烧肉,我建议改成一荤一素,在肉馅中加入豆腐、藕丁等食材,做成一道狮子头,再配一个炒青菜,这样就能吃得更丰富、更营养。

  从1982年到1989年,我们一共培训了4000多名厨师,还在当地电视台举办烹饪大奖赛,鼓励各单位的厨师们分享烹饪妙招,用有限的食材做出尽可能多的花样,让职工们不仅吃饱更要吃好。

  中餐厅增添“中国味”

  1990年,我在朋友的邀请下出国发展,成为挪威一家国际饮食公司的大厨。刚到没多久,我便接到一个重要任务——去挪威首相府,为当时的首相及其亲友做一桌中国菜。宋嫂鱼羹、炸春卷、宫保鸡丁……传统地道的“中国味道”让首相赞不绝口。

  4年后,我在挪威首都奥斯陆有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中餐厅。那时,海外虽然已有不少中餐厅,但菜品普遍较为简单。像我所在的挪威,大多数中餐厅以做5道菜为主:春卷、炒饭、炒面、宫保鸡丁和咕咾肉。一些老侨告诉我,他们曾是远洋货轮上的海员,留在挪威生活后,为了谋生,便租下一间房子,挂起红灯笼,就把中餐厅开起来了。至于这5道菜究竟卖了多少年,他们也记不清了。

  但在我出国之后,情况大不一样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海外侨胞传播中国饮食文化的意识逐渐增强,一大批和我一样的专业厨师走出国门,将正宗的中餐做法带到海外。进入21世纪,中外文化交流越发热络,国内各地赴国外的考察团越来越多,来中餐厅吃饭的中外朋友也随之增加,进一步推动了中餐在海外的发展。外国友人经常在就餐后向我感叹:“原来中餐厅有这么多兼具美味和艺术的菜肴,我们今后要常来!”

  这些年,我们这些“走出去”的海外中餐厨师又“走回来”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国饮食文化等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近几年,浙江省多次举办海外中餐烹饪技能培训班,邀请全球各地的华侨大厨“回炉锻造”,提升中餐烹饪技艺和企业管理能力,以此更好地促进海外中餐业薪火相传。

  近两年,我回杭州探亲时就赶上过几期培训班。当时,许多参加培训班的侨胞都兴奋地告诉我,前来授课的都是“杭帮菜”大师,课程内容包括营养健康讲座、烹饪实操等,非常丰富,他们受益很多。

  如今,不仅海外中餐厅发展得越来越好,普通侨胞餐桌上的“中国味”也越来越浓。我曾问过一些老侨:“你们早年在海外都怎么过年?”他们说大多就简单炒两个菜,没什么仪式感,不像现在,家家户户到了春节便张罗一大桌子美味佳肴,有时还会邀请周边的外国邻居一起来品尝中国菜、欢度中国年。

  小面馆化身“网红店”

  刚去海外发展那些年,忙于生计,我回国次数比较少。每次回到杭州,都是和父母及兄弟姐妹在家里聚餐。

  渐渐的,我回来的次数多了,在家吃饭的时间反而少了,因为大家总是约着去餐厅吃。国家发展了,国内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吃得更加讲究。

  有一年回国,家人告诉我,在我曾住过的“大墙门”对面,一家过去门面很小的面馆上了国内火爆的美食纪录片节目,竟成了“网红店”,每天门口都排满了长队!我听了好奇,专门去尝了尝,熟悉的面汤里加了许多食材,增添了不少新鲜感,比印象中的味道更好了!老板对我说,要做好这一碗面,做出特色,做好饮食文化的传播。

  出国前,杭州城里有哪些知名的餐厅,我基本都能数得过来。现在,我可不敢夸海口了。在杭州,全国各地的美食琳琅满目,每年新开的餐厅比比皆是。老百姓不仅有了更多选择,也更注重健康饮食。我的一些老同学当了爷爷奶奶,常会咨询我怎样给孙辈做更有营养的早餐,不再像我们过去那样只是简单地吃一根油条、喝一碗豆浆。

  变化不只发生在国内。中国强盛了,人民富裕了,我们侨胞在海外也更自信、更有底气。我不仅要用“中国味”俘获“外国胃”,更要给外国友人讲好餐桌上的中国故事。

  2016年G20杭州峰会前夕,我策划制作了一本小册子。每一页,四句诗,一段话,一张图,娓娓道来杭州的人文地理与美食文化:“东坡肉”记录了苏东坡在杭州修建苏堤时与百姓共享美食的爱民之心;“桂花栗羮”源自中秋之夜天上人间同赏湖景的美丽传说;“宋嫂鱼羹”则与宋高祖巡游西湖时的一次偶遇有关……我写了150多个故事,并在小册子中专门配上英文译文,外国读者读来一目了然,从中可以了解更加有声有色的中国。

  讲文化,也讲发展。杭州千岛湖的鱼头浓汤非常有名。其实早年,那里的生活非常贫穷。后来,附近的老百姓开动脑筋,在千岛湖中搞养殖,养出来的鱼特别大,他们就顺势创新出了“千岛湖鱼头浓汤”这道菜。如今,老百姓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这样的故事,我给外国友人讲过许多。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发展日新月异,舌尖上的巨变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记者 严 瑜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在辽宁沈阳开幕

  •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闪耀智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
2025-09-05 09:41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