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研究表明:孩子助力家庭减盐 每年可挽救数十万人生命
首页> 食品频道> 食品要闻 > 正文

研究表明:孩子助力家庭减盐 每年可挽救数十万人生命

来源:中国网2022-02-11 15: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研究表明孩子可帮助家庭减少食盐摄入量

  ——在中国,推广这一减盐策略每年可减少数十万人的生命损失

  小学生可成为降低脑卒中发病率的关键。据今日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的一项随机对照干预研究(AppSalt研究)表明,基于手机应用开展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可帮助很多家庭减少食盐摄入量,继而降低家庭成员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该研究发现:这种家人共同参与的创新学校健康教育方式可将家长的食盐摄入量减少 8%,并令其血压水平明显下降。该研究是在真实世界开展,减盐内容与既有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有机融合,并创新了家校共同参与标准化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模式,在提高教学和行为改变效果的同时减少了学校师资和管理负担,具有大规模推广的可行性,也为应对我国居民在饮食和行为方面存在的其他重大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具有重大公共卫生意义。该研究成果已受到国内外多方瞩目。如果这一策略能够得到推广,仅在中国每年就可避免约25万例由脑卒中和冠心病导致的死亡。

  “食盐摄入过多将导致血压升高并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多数发达国家食盐摄入主要来自于包装食品,减盐策略也主要体现在给包装食品设定钠含量标准。在中国,国人盐摄入量更高,且80%以上的食盐摄入来自于日常烹饪中添加的盐和含盐调味品。因此亟需培养我国居民少盐饮食习惯,并探索促进少盐烹饪的有效策略和手段,以达成我国减盐和提高健康寿命的目标。学校是组织性很强的场所,将减盐融入创新的健康教育课程,从长远来看,几乎所有的孩子和家庭都会受益,这在降低全人群食盐摄入水平和养成其他健康饮食和行为习惯方面都具有巨大潜力。”本研究的并列第一和通讯作者、北京大学医学部乔治全球健康研究所副所长张普洪教授介绍。

  “该项研究成果对食盐摄入主要来自于家庭烹饪的国家尤为重要。如果能够全国推广,将会有效推动全民减盐行动,进而减少国人的食盐摄入量,降低脑卒中和心脏病的发病率。”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教授、本研究的第一作者何凤俊教授说。

  “ 鉴于高盐饮食对全世界人民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所有国家都应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减盐策略和措施。本研究所验证的将标准化减盐知识和技能利用手机应用直接发布和管理、并通过学校学生助力全家参与的模式值得各国借鉴。” “世界盐、糖与健康全球行动”(WASSH)主席、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心脑血管医学教授、本研究的共同作者 Graham MacGregor 教授进一步指出。

  AppSalt 研究为公共卫生研究人员提供了有价值的证据和经验:首先,研究强化了“学校”这一场所是改善家庭健康有效且可推广的途径,即,在帮助学校高质量完成健康教育任务的同时,还能让孩子和家长互相促进,更多受益;其次,它阐明了在真实世界中移动健康技术可以与健康教育有效结合,即便专业师资匮乏,通过简单的培训或指导,用户也可通过手机应用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和训练专业技能。

  该研究的合作伙伴来自河北省石家庄、四川省泸州和湖南省岳阳三个试点城市。各合作伙伴对这一积极的研究成果备感鼓舞,并期待该模式未来得到更大规模的推广。(魏博)

  研究简介:

  该研究由英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IHR)资助,是一项在河北、四川和湖南省的三个城市进行的一项平行整群随机对照试验,54 所小学近 600 名儿童和 1200 名家长参与了研究,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历时 12 个月。

  在实际操作中,家长手机上安装“AppSalt”微信小程序,教师手机上安装用于管理进度的微信小程序。AppSalt 涵盖常规健康教育课程和减盐教育课程。家庭成员在小程序指导下完成20节5分钟时长的线上课程以及后续问答和实践活动,例如家长与孩子共同烹饪低盐菜品和到超市购买低盐食品。应用程序只有成年人可以使用,孩子们则负责确保父母或祖父母与他们一起完成课程和相关活动。应用程序还支持通过记录7天家庭成员用餐情况评估家庭成员食盐摄入的主要来源和摄入量。本研究效果评估采用的是“金标准”方法,即在基线和终末期进行连续两次24小时尿钠检测来评估食盐摄入的变化水平。

  该项研究刊载于《英国医学杂志》:https://doi.org/10.1136/bmj-2021-066982

[ 责编:赵清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博将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题展

  • 在智博会上感受“智慧”养老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嘎鲁图镇呼和陶勒盖嘎查“三北”工程作业现场,开沟种植一体机在沙地上开垦出一道道沟,种下一排排柠条。”
2025-09-08 09:48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镇常住人口达9.44亿,城市已成为承载亿万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
2025-09-08 09:41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9月8日公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
2025-09-08 09:38
面向“十五五”,政策导向应注重发展与治理并重,加快形成结构合理、规则清晰、响应高效的智能消费治理体系,护航“人工智能+消费”高质量发展。
2025-09-08 09:33
7日0时34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8 09:32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
2025-09-05 09:41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