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守护“舌尖上的幸福”
首页> 食品频道> 今日关注 > 正文

守护“舌尖上的幸福”

来源:人民日报2022-05-10 14:3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各地践行大食物观,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山里的野生菌,护得好、卖得俏;海里的水产品,养得好、种类多;田里的稻与虾,同生长、产出丰……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人们的食物结构正在发生改变。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是树立大食物观、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应有之义。

  唱“林草戏”、念“山海经”、打“科技牌”,我们身边的自然资源都能产出舌尖上的食物。各地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等,食物供给更多元,居民餐桌越来越精彩。

  顺应消费需求,林下产业做大做强

  凉拌沙松尖、苜蓿花炒蛋、蕨菜炖土鸡……一桌丰盛的菜肴,食材取自附近的山林。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狗街镇小哨社区村民曹福华开办了一家农家乐,“到6月份,游客就能吃上菌子餐了!”他口中的菌子,是干巴菌、牛肝菌、青头菌等云南产出的野生菌。

  小哨社区拥有1.5万亩林地,森林覆盖率72.8%。茂密的森林孕育了丰富的林下资源,野生菌就是其中之一。干巴菌,是小哨社区盛产的野生菌里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种。

  为更好发挥干巴菌的经济价值,当地推出“包山拾菌”的集体经济运营模式,将出产野生菌的林地资源按照野生菌产量,以分片竞包的方式,承包给村民统一管理、采摘、销售。“包山拾菌”有效增加了菌源,有利于保障野生菌品质。“社区参与承包的有50多户,去年平均每人分红收益近4000元。”小哨社区党总支书记兼居委会主任李海彬说。

  “包山拾菌”对保护生态环境也有帮助。曹福华承包了一片菌山,占地700多亩,他经常到山上为林地浇水,增加林子湿度。“只有好林子才能长出好菌子,保护森林就是保护干巴菌,守护生态就是守住钱袋子。”曹福华说。

  去年,曹福华承包的林子收获了400多公斤干巴菌。除了销售到市场,菌子也是自家农家乐餐桌上的主角。“7月份就有游客进山采菌子,采完直接在农家乐加工,一天要接待十几桌客人。”

  今年,老曹还在林子里养了几十只鸡鸭。“鸡鸭吃杂草、吃害虫,粪便能肥土,让林子长得更好。”老曹计划,下一步再散养些牛羊,集养殖、采摘为一体,充分利用好林下资源。

  “森林蕴藏着丰富的食物,是天然的大粮库。”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杨忠岐说,森林中多种多样的动物、植物种子、果实或叶子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向森林要食物的潜力巨大。目前,全国以林下种植、养殖、采集等为主的林下经济年产值超9000亿元。

  今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的《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指出,重点发展林下中药材、林下食用菌、林下养殖及林下采集加工等,引导加工企业向林下种植养殖集中区延伸。到2025年,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总面积达6.5亿亩,林下经济总产值稳定在1万亿元以上,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达800个。

  政策配套给力,大海变成“蓝色粮仓”

  从山林大川到江河湖海,拓展食物来源,眼光还要放得更远些。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消费选择更加多样,水产品作为第三大食物蛋白质来源,成为居民饮食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越来越多的鲍鱼、海参、螃蟹等海洋水产品,丰富了寻常百姓的餐桌。

  渔船从岸边开出5海里左右,轰鸣的马达声安静下来。官文生穿上潜水服,背上30多斤重的氧气瓶,跃入海中。作为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一家海产品公司的潜水员,官文生此行要潜到20米深的海底采捕海参。

  “上午出海,下午海参、海胆、海螺等各种海鲜就能发往市场。”官文生说,一个氧气瓶能支撑25分钟左右的水下活动,一次能采上100多斤海鲜。

  舟楫为马,耕海牧渔,海洋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重要的食物资源宝库。调查显示,海洋中可供食用的鱼、虾、贝、藻及其他动物不下几千种;在全世界水产品中,有85%以上产于海洋。

  靠海吃海,如何耕好“海上良田”?近年来,长海县积极推动渔业从“猎捕型”向“农牧型”转变,以发展建设现代海洋牧场为契机,全力打造海上“蓝色粮仓”。自2016年以来,长海县获批10多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成为发展海洋渔业的有力支撑。

  政策给力,项目支持,长海县兴国金茂海产品有限公司加大投资力度,向海洋投入更多真金白银。公司总经理王立新介绍,目前,1万亩海洋牧场海域内累计投放了6000多块人工鱼礁和50万立方米的石料礁。

  “海底的人工鱼礁是各种海洋生物栖息的‘房子’,吸引各种藻类、鱼虾蟹聚集。”王立新说,“海洋牧场加快建设,水下各类生物明显增多了。”

  “海洋牧场基础设施为海洋生物营造了良好的生长、繁殖、栖息场所。近年来,在长海县的海洋牧场示范区内,海洋生物资源量增加30%以上,主要经济品种产量提高20%以上。”长海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任强说。

  科技赋能产出,稻田套养一田多收

  “现在是小龙虾上市的季节,我们的标准化虾稻田每天至少要产100斤小龙虾。”在湖北省潜江市龙居湾虾稻共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史翠珍一边从水中提溜出捕虾网一边说。

  在潜江的标准化虾稻田里,各种设施设备各显身手,成为农民的好帮手。在虾稻田边,史翠珍找到一个冒出头的水管,抽取最上面的一节,田里的水便往里面灌了进去,从田埂外的另一个出口流入水渠。“这些水管一节一节地埋在沟里,是用来控制水位的。”史翠珍说,水的深浅影响小龙虾繁衍速度和个头大小,这样的设计,既能精确控制虾稻田的水位,又能将水田里多余的水排出去,方便种植水稻。

  潜江市建设标准化虾稻田是从2011年开始的。在那之前,养殖小龙虾大多是人放天养,挣钱的农户并不多。

  如何改变这个局面,让农田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优质的食物?当地积极探索虾稻田的建设。沿着田埂挖出深一米左右的环形虾沟,种水稻时将农田水位降低,幼苗期和个头小的小龙虾就会跑到深水区的虾沟生长;待秧苗长结实了,再提高农田水位,沟里的小龙虾自然又跑回稻田,实现种植养虾两不误。为鼓励创新,市里还为改造水田的农户提供每亩40元的补助,标准化虾稻田建设加速推进。目前,潜江市共建成虾稻共作基地85万亩,其中高标准万亩基地13个、千亩基地70个。

  “一水两用,一田多收!实施虾稻共作,每亩可年产水稻1500斤左右、小龙虾400斤左右,纯收入超过3000元。”潜江市龙虾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刘挺介绍,为保证小龙虾的成活率,潜江市为标准化虾稻田装上了更先进的设备。

  “现在的虾稻田里,水质、水温、溶氧量等设备实时监测,数据传输到合作社的后台中心,如有异常,技术人员会立即到田里解决问题。”刘挺说。

  稻渔综合种养带动水产养殖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大量适销对路的生态优质水产品。据了解,我国稻虾种养主产区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十三五”末,稻虾种养面积和水产品产量分别为1892万亩、206.23万吨,分别占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和水产品产量的49.22%、63.38%。(记者 常 钦 叶传增 胡婧怡 吴 君)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成都世园会场馆巡礼

  • 戈壁大漠 驼羔盛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1999年起,有着“神箭”称号的长二F火箭全程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每一步。它用100%的成功率,为航天员搭建出一条安全“天梯”。
2024-04-26 09:33
近期,人工智能(AI)+机器人赛道广受关注。尤翔宇表示,梳理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发展脉络,主要有底层硬件、运动控制和具身智能3条路线。优必选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司将聚焦人形机器人的三大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
2024-04-26 09:41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4月24日举行的2024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透露,我国计划于2030年前后发射天问三号探测器,实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
2024-04-26 09:40
春日里,云南双江县各大茶山的春茶迎来开采季。北回归线横穿而过的双江,拥有适宜茶树生长发育的自然条件,现有以“冰岛茶”为代表的百年以上栽培型古茶树3.69万亩。
2024-04-26 09:35
每年,都有这样一群“空中旅客”,南北来回奔波。迁徙之路漫长曲折,一路充满生死考验,它们却高声歌唱,不知疲倦地追逐着自己的目标。
2024-04-26 09:34
力争在生命科学等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在颠覆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地,人才梯队体系较为完备,成为全球向往的创业乐土。
2024-04-26 09:26
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024-04-26 09:24
朱松纯表示,“通通”在日常学习与训练中,使用的A100芯片不超过10块,这意味着“通通”不依赖庞大的算力和海量数据就能学习成长。“通通”也可以与具身智能机器人相结合,为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医疗健康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
2024-04-26 09:38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撤销公告,撤销向日葵、黄瓜、甜瓜、油菜等问题品种312个,切实推进登记品种从严规范管理,持续营造激励创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024-04-25 10:36
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恢复了37亿年前的地球磁场记录,发现它与今天地球周围的磁场非常相似。
2024-04-25 10:34
“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经中央政府批准启动实施,总体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目前各系统正按计划开展研制建设。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计划于4月30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2024-04-25 10:32
国家卫健委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7%,比202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继续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据了解,本次监测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6个县(区)1008个乡镇(街道),对象为15岁至69岁的常住人口,共得到有效调查问卷73340份。
2024-04-25 10:30
中央气象台预计,24日夜间至26日白天,江南、华南等地雨势将再度加强,其中广东中部和西北部、广西东北部等地有大暴雨,局地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5 10:28
日前,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发布2023年度新疆棉花生产加工过程质量状况监测结果。
2024-04-24 10:33
1998年,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先后执行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二号3次载人飞行任务。
2024-04-24 10:17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站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4-04-24 10:16
1996年,我从技校毕业后,来到金川公司工作。当时总听师傅们讲,贵金属冶炼技术难以突破。提高我国铂族贵金属提炼的技术水平,对于守护国家安全极为必要。
2024-04-24 10:14
截至2023年底,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55台,总装机容量为57吉瓦,核准及在建核电机组36台,总装机容量为44吉瓦;全年核电发电量44万吉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近5%,相当于节约标煤1.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3.5亿吨。
2024-04-24 10:05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全球战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当日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显示,
2024-04-23 04: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