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或引发不良心血管疾病无科学论断 赤藓糖醇仍是“最健康天然代糖”
首页> 食品频道> 科普 > 正文

或引发不良心血管疾病无科学论断 赤藓糖醇仍是“最健康天然代糖”

来源:光明网2023-03-06 13:36

  近日,由美国著名医疗机构Cleveland Clinic(克利夫兰诊所)的心血管与代谢科学系主任Stanley Hazen医学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在美国权威期刊《自然·医学》上刊发了一篇最新研究论文。该论文通过跟踪记录数千名存在心脏病风险的患者血液中的糖醇含量,认为赤藓糖醇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明显增加相关,并通过体外试验推测赤藓糖醇或可能会促进血栓形成。此外,在对8位健康志愿者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当实验参与者摄入远超正常摄入量的大量赤藓糖醇时,数天内会观测到血液中赤藓糖醇水平升高。

或引发不良心血管疾病无科学论断 赤藓糖醇仍是“最健康天然代糖”

  Nature Medicine论文截图

  与论文一起刊发的还有该教授对于自己科研结果的一些“补充说明”。Stanley Hazen谈到,“该研究存在局限性,临床研究只观察到相关性,而非因果性,后续研究还需进一步验证在更多普通人群中的结果。”

  没有因果性,“唯一结论是进一步研究”

  正如上文Stanley Hazen教授谈到的“局限性”,关于这篇论文有几个点值得我们注意,首先,研究对象主要来自本身就心血管风险偏高的中老年人群。这意味着这是一篇有针对性的研究,并不具备全社会的普适性。

  其次,这篇论文的实验采取了用量远超过普通人日常摄入量的赤藓糖醇。志愿者被要求在2分钟内摄入300ml实验饮料,其中含有30g的赤藓糖醇。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以亚洲人饮食习惯做参考,大多会以加工食品的方式摄入赤藓糖醇,总体摄入量有限。参考某些饼干或咖啡方糖的赤藓糖醇添加量,如果不是单次吃超大量的食品,很难达到研究中的摄入量;

或引发不良心血管疾病无科学论断 赤藓糖醇仍是“最健康天然代糖”

  《纽约时报》标题:研究认为心血管问题或与甜味剂有关 专家说:不用惊慌

  在该研究发表的第二天,《纽约时报》发文针对该研究做出评论,评论指出:《Nature》对赤藓糖醇研究的论文得到的唯一“结论”是还需要做更多研究,并表明这一研究中产生的所有结论都无需惊慌,相关性与因果性不能画等号。《纽约时报》在该篇报道中采访的专家也明确指出:不应直接将人工甜味剂与心血管疾病挂钩,而应继续深入这一领域的研究。

  “最健康天然代糖”赤藓糖醇,再遭非议

  赤藓糖醇是一种天然甜味剂,相比“阿斯巴甜、安赛蜜”等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来说,其安全性与优势已经过业界多年的研究与认可。赤藓糖醇入口清凉,甜度类似蔗糖,但具有独特的代谢途径,人体摄入的赤藓糖醇90%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这使得其可用于制作低热量食品,帮助人们更好地控制糖分的摄入量。此外,赤藓糖醇还有助于口腔健康。细菌是导致龋齿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赤藓糖醇无法被口腔中的细菌转化为酸,因此摄入赤藓糖醇不会导致龋齿,从而保护口腔健康。

  迄今为止,赤藓糖醇在全球及中国市场中均得到了普遍认可和广泛应用,已经有60多个地区和国家批准赤藓糖醇在食品中使用,包括欧洲、美国、日本、加拿大、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土耳其、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用作生产饮料、口香糖、巧克力、糖果、烘焙以及保健食品等各类产品的原料。

  1997年,赤藓糖醇获美国FDA安全食品配料GRA认证,在美国含有赤藓糖醇的食品包装上均允许标注“有益于牙齿健康”的标识。1999年被世界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批准作为专用食品甜味剂,且其 ADI(每日允许剂量)为“无需规定”,属最高安全类别。2007年我国卫生部公告批准赤藓糖醇为甜味剂应用于口香糖、固体饮料、调制乳食品中,按需量添加。赤藓糖醇作为食品配料在国际市场已经获得了广泛的法规认可。同时,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也邀请到行业内权威专家,在去年年末撰写完成了《赤藓糖醇的科学共识》,认为赤藓糖醇在安全性上受到广泛认可,希望引导行业对赤藓糖醇的科学认知、规范使用。

或引发不良心血管疾病无科学论断 赤藓糖醇仍是“最健康天然代糖”

  《中国食品学报》网络首发论文,题目: 赤藓糖醇的科学共识 作者: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关于近日赤藓糖醇的研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海澄表示:“赤藓糖醇天然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作为甜味剂使用又近乎零热量,在市场上口碑一直不错。这个研究结论确实挺让人震惊。但这个研究样本量不是很大,随访时间不是太长,选择的健康受试人群也很少,还是需要更进一步的继续研究来论证结果。目前只是证明了相关性,但随着深入研究,未来结果被推翻也不是不可能。”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锋则向记者表示: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大众完全没必要过分担心。从1879年糖精问世至今,甜味剂广泛应用于糕点、饼干、调味品、糖果等食品和饮料中。甜味剂的安全性已得到FAO/WH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等多个国际组织的权威肯定。我国对包括甜味剂在内的食品添加剂实行严格的上市前审批制度,只要合规生产上市的相关食品都是安全的。

  日常摄入的赤藓糖醇完全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但是在很多网络营销号的文章中将“顶级期刊”和“骗局”等字眼联系在一起,标题和内容标识的尺度也不断扩大,从论文中的“或可能增加风险”,到很多标题中的“增加风险”,更有甚者还将标题最后变成了“心血管病风险大增”,其中也不乏某些所谓的“营养学高级知识分子”“营养师”,为了流量以及塑造焦虑无所不用其极。

  科研团队履历:曾建议人类放弃食用“红肉”

或引发不良心血管疾病无科学论断 赤藓糖醇仍是“最健康天然代糖”

  Stanley Hazen教授(图源 推特@ClevelandClinic)

  Stanley Hazen教授已经不是第一次发表这种所谓的“相关性”研究。早在2011年,Stanley Hazen在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有关磷脂酰胆碱(又叫卵磷脂,常见于日常食用的大豆油中)的文章。文章同样指出卵磷脂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有相关性。

  2013年,Stanley Hazen在细胞杂志发表了一篇有关三甲胺-N-氧化物(常见日常膳食来源是鸡蛋,此发现同作者刊载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文章。文章再次指出鸡蛋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有相关性,有美国网友在近期有关赤藓糖醇的报道下指出“鸡蛋是我们日常食用的。感谢他们发现了所有这些我们都吃的东西会导致我们心脏病发作。”

  2022年,据国内媒体报道,Stanley Hazen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首次研究了动物源性食物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肠道菌群副产物和传统的ASCVD风险途径(如血液胆固醇、血压和血糖)对ASCVD风险的调节作用。翻译一下就是,吃红肉也会存在巨大风险,建议不吃。

  上述这些研究除了同样的团队与科研领军人外,还有一些相同点:唯一结论都是需要继续研究、都未开展继续研究、后续也未能得到任何“因果性”结论。原因不得而知。(刘文)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桐庐:油菜花田中的沉浸式演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持续干旱,加上用水结构不合理,华北地区水资源呈衰减趋势,地下水超采严重。“解决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关乎首都水安全,关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也关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2023-03-24 09:03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3日公布《网信部门行政执法程序规定》,明确了“一事不二罚”原则,将于2023年6月1日起施行。
2023-03-24 09:59
《湖北白猪选育方案》手稿。他在《湖北白猪选育方案》里直言“猪的新品种选育是养猪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之一”“……培育自己的优良新猪种——湖北白猪是十分必要的”。湖北白猪及其品系培育成功后,熊远著并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
2023-03-24 09:01
这是我国科学家在量子纠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相关学术文章于北京时间23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网站上刊登。
2023-03-23 15:20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
2023-03-23 04:30
在基因塑造生命的过程中,有个隐秘而伟大的遗传“剪辑师”——次要剪接体。
2023-03-23 05:05
大力推动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积极扩大油气企业开发利用绿电规模。
2023-03-23 09:3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