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元气森林冰茶以“好口味”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
首页> 食品频道> 食品要闻 > 正文

元气森林冰茶以“好口味”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

来源:光明网2023-05-08 15:37

  4月29日,首届“元气森林音乐节”在成都举办,除常规的音乐节演出外,还有一场盛大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仪式”在现场举行。元气森林旗下新品“冰茶”在音乐节现场举办了“最大规模软饮品鉴活动”,并以此向吉尼斯世界纪录发起挑战并成功打破纪录,元气森林冰茶成为“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

元气森林冰茶以“好口味”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

  吉尼斯认证官为活动颁发认证证书

  “最大规模软饮品鉴活动”上,92%参与者认为冰茶“更好喝”

  29日下午在元气森林音乐节的现场,“冰茶小姐姐”一出现就吸引了许多现场观众的目光。在获悉有机会参与“最大规模软饮品鉴活动”后,来参与音乐节的观众对活动表现出了非常高涨的热情。活动参与者们在对活动感兴趣的同时,也对元气森林冰茶的好口味表示期待。品鉴大会现场热闹非凡,参与品鉴活动的观众或手腕缠绕,或头披冰茶丝巾,通通化身“元气冰茶潮人”。

  在15分钟的现场火爆互动后,主持人邀请吉尼斯认证官宣读本次“规模最大的软饮品鉴活动”挑战规则,现场依次发放包括元气森林冰茶在内的三种冰红茶及一种植物饮料,在四种软饮品鉴完成后现场观众依次对每种饮料的口味打分。在经2位吉尼斯官员的严格核实后,最终元气森林冰茶携“规模最大的软饮品鉴活动”一同成功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并成为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的一员!在场参与挑战的人有92%给冰茶的口味打出好评,全场气氛瞬间被点燃!

  挑战“经典”,元气森林想做更好喝的“冰红茶”

  作为国内冰红茶品类中的新晋参与者,冰茶由“元气森林”孵化并推向市场。本次元气森林冰茶在音乐节现场向吉尼斯世界纪录发起挑战,不仅基于元气森林对冰茶产品的品质自信,更基于对于现今中国软饮市场的清晰洞察。冰红茶这一类产品是我国软饮料市场中最常见的品类之一,凭借标志性的柠檬酷爽口味深受市场欢迎。近年来,“健康”、“减糖”、“时尚”逐步成为消费者的追求,有消费者表示:“小时候喝(冰红茶),现在不喝了,感觉品质上不够优秀,不能满足现在对于品质生活的要求”“又酸又甜很好喝,但是喝起来感觉太齁啦,感觉就在喝小甜水,不太健康。”

元气森林冰茶以“好口味”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

  元气森林在了解到用户的真实需求与洞察后,推出了属于自己的“冰红茶”产品:元气森林冰茶。元气森林冰茶主打“真茶真柠檬、好喝更减糖”,从配方上下苦功,在保持经典口味的前提下,与普通冰红茶相比减少三块方糖。同时也希望逆转冰红茶产品“不够潮流时尚”、“不健康”的印象。在经典不变的同时,产品要追求潮流健康要升级,“你的冰红茶该升级了!”

  以“加减法”做产品,重新诠释“经典冰红茶”

  元气森林希望通过为产品做“加减法”的方式来重新以健康潮流的新态度诠释“冰红茶”的经典口味。与以往空有调味而缺少真材实料的冰红茶相比,元气森林冰茶主打“真茶真柠檬”,这是元气森林给冰茶做的加法。冰茶一改往日冰红茶类产品以添加茶粉为主的做法,在茶底中加入真实锡兰红茶萃取的头道茶汤,茶味清香自然;同时加入安岳尤力克柠檬整果榨取果汁,每一口果味都真实可感。真茶真柠檬带来的不仅是口味革新,也是对大众健康需要的回应。

  在“做减法”的部分,冰茶则顺应用户对于健康追求的趋势,希望做到“好喝更减糖”。如何在减糖的同时不改冰红茶经典味道,甚至做到更好喝。最终,在进行了上百次实验调整甜度曲线后,冰茶终于找到属于自己的经典酸甜味,成功在一瓶减少了三块方糖的情况下还原了冰红茶经典味道。

  以“加减法”的逻辑重塑经典产品后,最受人关心的是元气森林冰茶是否能像经典“冰红茶”一样在口味上万众青睐。元气森林冰茶的口味曾获得世界顶级美味奖ITI二星奖章。通过本次的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规模的软饮品鉴活动,也有92%的参与者认为元气森林冰茶好喝。元气森林希望更多大众享受到更潮流、更健康、更轻负担的“冰红茶”,与大家一同走入冰红茶升级新时代。(王静)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 天空之眼瞰雄安:拔地而起的“未来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