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食糖专家谈】中国的糖文化从何而起?
首页> 食品频道> 科普 > 正文

【食糖专家谈】中国的糖文化从何而起?

来源:光明网2023-08-10 16:01

  谈到饮食文化,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都离不开“糖”。糖不仅是人每天必须摄入的营养素,也是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代的中国有着什么样的“糖文化”渊源?今天,我们请来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朱大洲,共话“糖”文化。

  说起糖文化,大多数网友可能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朱大洲介绍,1997年,季羡林先生在《文化交流的轨迹--中华蔗糖史》提到:糖,是文化的一个载体。2006年,学者周正庆在《中国糖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研究》这本书里才正式提出“糖文化”的概念。

  朱大洲介绍了八大菜系中的食糖文化,甜食最多的是江浙菜。例如江苏菜里面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菜叫松鼠桂鱼,松鼠桂鱼就是把鱼骨头切掉之后,做成松鼠的形状,油炸之后再浇上糖醋汁,产生酸甜的味道,颇受欢迎。另外,在其他菜系中,徽菜里会用冰糖来提鲜,闽菜也会使用糖醋汁。

  朱大洲还介绍了糖与社会习俗的密切联系。他讲道,最典型是结婚时候的喜糖。在结婚典礼的现场,新郎新娘会给大家分发喜糖,把喜讯现场告诉大家,分享喜庆的氛围。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走亲访友也会给对方带上几斤白糖,以示友好。

  事实上,在古代糖是一种奢侈品,因为那时人类的制糖技术都不发达。朱大洲介绍,中国古代的老百姓并非像现代人天天能吃上糖。古人主要是在过年过节,有喜事的时候吃糖。直到近些年,中国人才完全实现吃糖的自由。我国制糖工业与工艺进步很快,发展非常迅速。如今,糖的种类更加丰富,价格也更实惠。一斤白砂糖大概四、五元钱就能买回来,这与古代作为奢侈品的糖相比,十分不同。

  朱大洲还介绍了中西食糖习惯的差异,中国人摄入的糖主要有四个途径:一是烹调过程中的糖,约占比28%。二是含糖乳制品。三是烤制食品,如蛋糕和其它糕点。四是含糖饮料,近几年比例提升得比较快。而对西方人来讲,食糖习惯就与中国人不同。西方人烹饪过程中摄入的糖的量并不高,取而代之的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西式糕点,像冰淇淋、蛋糕等。另外,西方人喝含糖饮料比较多,含糖饮料里面主要加入蔗糖,这个也是他们主要的摄入途径。

  

  监   制:战  钊

  策   划:宋雅娟

  编   导:焦子原 宋雅娟

  拍   摄:肖春芳

  文   案:张柳艳(实习)

  统   筹:张  蓉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统一俄罗斯党主席梅德韦杰夫

  • 习近平接受外国新任驻华大使递交国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陕西首座抽水蓄能电站——国网新源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4号机组12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实现陕西电网大型调节电源的新突破。
2024-12-13 04:20
12月12日15时1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远征三号上面级,成功将高速激光钻石星座试验系统发射升空,5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4-12-13 04:20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通过补齐技术短板、拉长优势长板、锻造未来新板,推动产业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024-12-13 10:21
《自然-医学》12月12日发表年度预测文章,介绍了未来一年可能对医学产生影响的11项临床试验。
2024-12-13 10:16
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座繁华的都市,那么每个角落都有一群默默奉献的“人”,共同维持着这座都市的活力与秩序。后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深造期间,罗敏敏更是贯彻了跨学科的想法。
2024-12-13 10:15
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广泛的应用,在疾病防治、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4-12-12 10:05
近年来,毫米波雷达技术被用于心脏活动监测,展现出非接触、便捷和高精度的优点,但面临“呼吸谱泄漏”这一重大挑战。基于这两个现象,研究团队将心跳特征提取频段从基频转移到高阶谐波频段,从而有效消除了呼吸谐波的干扰,显著提升了监测精度。
2024-12-12 09:46
“化石研究发现,华龙洞人是迄今东亚地区呈现出智人特征最多、年代最早的从古老型人类向智人过渡的古人类。随着更多身体部位的化石不断被发现,30万年前华龙洞“居民”的体貌特征逐渐清晰。
2024-12-12 09:45
加快提升机器人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的同时,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加强产品应用推广等也成为多方发力布局重点。同日,豪森智能(688529)表示,目前已同步开始在人形机器人应用与装备领域进行技术储备,可提供人形机器人、AMR机器人应用集成解决方案,并同步布局人形机器人生产线、测试台。
2024-12-12 09:35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家携手,首次观察到一类特殊准粒子——半狄拉克费米子。2008年和2009年,来自法国南巴黎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机构的科学家,首次从理论上预言了半狄拉克费米子的存在。
2024-12-12 09:31
据新华社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2月10日线上公布2024年“地球卫士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卢琦因助力中国扭转土地退化趋势、减少沙化面积,获得“地球卫士奖”中的“科学与创新奖”。卢琦表示,此次获奖是对中国林草事业特别是治沙科技工作者的高度肯定和激励。
2024-12-11 10: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李微雪的电脑里有个文件夹,保存了同一论文的329个不同版本。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提出了“强金属-金属作用”原理性判据,即当两种金属间作用强于氧化物中金属自身相互作用时,氧化物载体将包覆金属催化剂。
2024-12-11 10:12
到医院看病,迎面而来的可能是智能机器人;检查结果出来,人工智能迅速给出诊断意见……随着AI技术飞速提升,诊疗应用越来越广。上述由医生团队发起、参与研发的人工智能医学大模型,在上海一家医院已经投入应用,给医生提供辅助。
2024-12-11 10:11
日冕是太阳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对地球空间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太阳爆发事件,大多起源于日冕中。
2024-12-12 10:16
根据《自然》杂志10日发表的一篇论文,谷歌最新一代量子芯片纠错能力实现突破,即将错误抑制在一个关键阈值以下。美国谷歌研究院此次报告了名为“Willow”的最新一代超导量子处理芯片架构,该芯片能实现低于表面码关键阈值的量子纠错。
2024-12-11 10:10
“本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全国性农业普查。“这次普查全面摸清了种质资源的家底,抢救收集保护了一批优异种质资源,为提升种业自主创新、加快种业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4-12-11 10:10
香港目前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12月9日起正式投入服务,为本地高校、研发机构、企业等提供算力支持,助力香港国际创科中心建设。
2024-12-10 10:10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俞晓春团队在解析小鼠参考基因组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获得了完整的端粒到端粒小鼠参考基因组序列,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看清”了小鼠基因组DNA全貌。
2024-12-10 10:10
中国有两位学者入选,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教授徐沪济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嫦娥六号任务工程副总设计师李春来。
2024-12-10 10:09
在完成“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后,我国正在实施探月工程四期任务,目标是在月球南极区域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2024-12-10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