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3年度十大营养热词”出炉 阿斯巴甜、咖啡、减重等热词当选
首页> 食品频道> 食品要闻 > 正文

“2023年度十大营养热词”出炉 阿斯巴甜、咖啡、减重等热词当选

来源:光明网2023-12-10 13:03

  光明网讯(记者 武玥彤)12月9日,第一届国民营养素养大会在京举办,会上发布了《中国居民营养素养年度报告(2023)》(下称“报告”)。

  报告显示,大多数调查对象具备营养素养,其中认知领域的营养素养水平高于技能领域,营养健康行为落后于认知和理念。整体而言,大多数调查对象具备营养素养,达标率为84.4%,但优秀率较低,为11.8%。调查对象营养素养认知水平很高,达标率99.0%,而在营养素养技能领域的水平相对较低达标率为77.1%。

“2023年度十大营养热词”出炉 阿斯巴甜、咖啡、减重等热词当选

《中国居民营养素养年度报告(2023)》正式发布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营养素养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冠生教授提出四点建议,建立健全营养素养监测系统;研发和推广不同人群、不同主题的营养素养核心信息和评估工具;加强个性化的营养素养提升行动;重点提升居民的技能领域的营养素养。

  会上还公布了“2023年度十大营养热词”,“阿斯巴甜”“咖啡”“减重”“大食物观”“肠道健康”等十个热词当选。

  热词一:阿斯巴甜

  背景:2023年4月17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世界卫生组织等发布了无糖甜味剂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报告,将其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2B类),引起广泛关注。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维持了阿斯巴甜原风险评估结论,认为按照目前剂量和范围使用不会威胁消费者健康。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也开展了我国居民的阿斯巴甜甜味剂摄入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摄入量远低于每日允许摄入量,按照现行规定使用是安全的。

  热词二:咖啡

  背景:咖啡在疫情后成为热门话题,与其作为一种日常消费饮品和所含有的营养素、化学物质以及咖啡因等特性密切相关。同时,咖啡的消费量在全球范围内呈增长趋势,尤其在我国增长速度较快。

  北京大学第三人民医院教授常翠青:目前的循证医学研究表明,适量饮用咖啡可以改善糖脂代谢、降低二型糖尿病发病风险、抗疲劳、提升运动能力等。然而,过量饮用咖啡可能会增加心律、影响睡眠,并可能导致咖啡因依赖性,对女性的骨健康也有一定影响。健康饮用咖啡的推荐量是每天2到4杯,咖啡因的摄入量不超过400mg。

  热词三:减重

  背景:当下,减肥成为很多人的“终身任务”。2023年,减肥针成为熟人追捧的减重新手段。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范志红:所谓减肥针主要针对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减少食欲和提升饱感来达到减肥效果。但是这类处方药在我国尚未按减肥药获得审批,没有医学评估和处方不能随意适用。正确的减肥方法是采取安全可持续的方法,并将减肥行动融入生活,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对于超重人群,应该采取日常均衡膳食、降低食物中的脂肪数量、保证各个营养素摄入、规律性科学运动等方法。对于肥胖合并疾病的人群,需要在医学指导下进行减肥目标制定、改变致肥生活方式等。特殊、极端的饮食方式只能短暂采用,没有长期、安全的科学证明,不可随便采用。

  热词四:大食物观

  背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朱大洲:践行大食物观,要积极探索拓展食物来源、丰富食物品种的有效路径,积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首先,要在保障耕地产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草原、森林、水域、沙地、盐碱地等非耕地资源,通过科技创新和智能农业技术的引入,实现这些地区的多元化食物资源开发。其次,通过开发海洋、设施农业等多种途径,确保不同来源的食物能够有效供给,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饮食需求。针对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要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策略,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优势,推动各地区食物生产的多样性。

  热词五:营养素养

  背景:营养素养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包括获取、分析、理解、应用营养信息和服务,以做出正确的营养决策,促进自身的营养健康状况。是改善人群营养状况的有效路径,具有成本效益最大化的特点。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朱文丽:居民营养素养的提升对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农业系统、环境的可持续性都具有重要影响。在国民营养计划和健康中国行动中,提高居民的营养素养被列为重要的健康政策目标。提升营养素养的策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将营养素养纳入健康政策,以营养教育为主,以环境支持为辅。提升居民营养素养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通力合作。

  热词六:食养

  背景:食养作为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之一。2023年的全民营养周以“合理膳食 食养是良医”为传播主题,提高大众科学素养和防病管理能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刘爱玲:2022年以来,国家卫健委组织专家编写并发布了新冠和甲流康复期的食养建议和方案,同时发布了成人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及儿童青少年成长迟缓的食养指南。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和季节提出食谱套餐示例和营养健康建议,从而推动中西医结合,传承传统食养文化,切实推进食养服务高质量发展。

  热词七:营养标识

  背景:2022年底,新加坡正式实行饮料分级制度。2023年6月30日,新加坡又发布了补充措施,将饮料分级的适用范围从预包装饮料扩展到现制饮品等更多品类,引起公主关注和讨论,

  海南医学院教授张帆:在食品包装正面使用营养标识(FOP),以帮助消费者快速、准确地选择有营养价值的食物。FOP通常位于醒目位置,采用图标、符号、文字等简化形式,显示营养素含量或质量。鼓励食品制造商改良配方,减少盐、脂肪和糖的使用,创造健康食品环境,预防肥胖和饮食相关疾病。让消费者一目了然,做出更健康的选择。此外,我国已经开始试行食品数字标签。

  热词八:预制菜

  背景: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做好2023年全国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发展预制菜产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张倩: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手段,经预加工或预烹调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的菜肴。具备标准化、保质期长、食用方便等优点。但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的隐患,如维生素损失、油盐糖添加等营养问题,以及再次烹调后的口味都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对此,亟需进一步明确预制菜适用范围,完善监管部门对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体系,保证预制菜的营养和食品安全。同时,加强全社会的营养健康宣传教育,正确科学地理解食物营养和食品安全,避免对预制菜的过度焦虑。

  热词九:免疫力

  背景:2023年,公众对免疫力与健康的高度关注,对于如何增强免疫力以及维持整体健康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员郑瑞茂:免疫力是指机体抵抗外来侵袭,维护体内环境稳定性的能力。人体免疫力的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营养因素尤为关键。蛋白质、维生素A、C、E以及微量元素如铁、锌和硒等是保持免疫功能的必要营养素。合理膳食的同时,适量的身体活动也是保证免疫系统正常工作和增强免疫力的重要因素。建议每天进行户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促进身体健康。此外,食品安全对免疫力至关重要,避免食用野生动物,实行社会和家庭分餐制,保障食物的烹调熟透。

  热词十:肠道健康

  背景:肠道健康是社会各界和医学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肠道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在免疫功能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员杨瑞馥:改善肠道健康,建议做到以下四点。首先,保持平衡膳食,合理搭配食物,避免高脂肪高添加糖食物的摄入,增加摄入富含益生菌和益生元的食物,如酸奶、洋葱、芦笋、浆果类、大豆类及其制品。其次,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成年女性每天保证至少喝1500ml白水,成年男性1700ml白水,有助于保持肠道黏膜的湿润,促进正常的肠道功能。第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忌酒、适度的身体活动、保持愉悦的心情,以及有效地减轻心理压力。最后,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因为它们可能对肠道菌群产生负面影响。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以帮助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

“2023年度十大营养热词”出炉 阿斯巴甜、咖啡、减重等热词当选

“2023年度十大营养热词”发布

  此外,会上还发布了《0~3岁婴幼儿回应性喂养核心信息》《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核心要点及产业应用以及《科学饮奶蓝皮书》等内容。

  据了解,第一届国民营养素养大会由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指导,中国健康与促进教育协会主办,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营养素养分会承办。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邕江引水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年来,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生产应用,香港在上中下游“全链发力”、促进“环环相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愈发清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2024-12-03 16:02
12月2日,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首台硬岩掘进机(TBM)“江汉先锋号”在土建4标8号平洞顺利始发掘进,标志着引江补汉工程正式进入TBM掘进施工新阶段。
2024-12-03 09:05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对外公布了运城市夏县崔家河遗址考古发掘资料,该遗址属于距今5000余年的仰韶中期庙底沟文化,并出土一件同时期罕见的彩陶鱼纹盆。
2024-12-03 04:15
近日,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科普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此次修订聚焦科普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强化了社会各界的科普责任,
2024-12-03 04:50
记者2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我国将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探索建立专精特新赋能体系,健全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相适应的要素保障制度。
2024-12-03 04:50
一件采集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的早白垩世恐龙标本被认定为窃蛋龙类恐龙新类群——百年鸳鸯龙。这一最新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上。
2024-12-03 04:50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南极中山国家大气本底站(以下简称“中山本底站”)1日正式业务运行。这是我国首个境外大气本底站,将对南极大气成分浓度变化进行连续、
2024-12-03 04:50
11月30日晚间,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圆满完成首次发射任务,验证了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在硬件、软件、人员等各方面已具备常态化发射能力。
2024-12-02 08:55
房元鹏分析,比较来看,我国的天舟飞船属于大型货物运输飞行器,上行装载货物能力强。
2024-12-02 08:50
从农业农村部获悉,12月1日,由农业农村部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广东省广州市落下帷幕。
2024-12-02 03:45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期间,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观看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成功案例展示和科技创新成果,
2024-12-02 03:40
科学与哲学关系密切,恩格斯早就提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有着独特思维方式的哲学必然随着科学的发展而自觉改变其本身的形式。
2024-12-02 03:45
提供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多样化的服务。
2024-12-02 03:40
让年轻人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在技术攻关中敢于给他们压担子,并对他们可能遭遇的失败给予一定的宽容度。
2024-11-29 09:51
国家医保局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情况。据介绍,自成立以来,国家医保局已连续7年开展药品目录调整工作,累计将835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其中谈判新增530种,竞价新增38种。
2024-11-29 09:49
第二届链博会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增先进制造链展区,从研发设计、新材料运用、关键零部件及加工、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等四个方面,展现全球先进制造领域从前端设计到终端产品应用的全产业链。
2024-11-29 09:48
持续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当好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奋力谱写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024-11-29 09:47
根据规划,中国计划202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关键技术攻关;2027年左右发射3颗先导试验卫星,开展下一代新技术体制试验;2029年左右开始发射下一代北斗系统组网卫星,203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
2024-11-29 09:35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有一道看似难以跨越的鸿沟——科技人员通常不熟悉市场、经营和生产,企业经营者往往搞不懂前沿科技。
2024-11-28 02:50
在光通信系统中,硅基调制器是信息传输与处理的关键一环,是整个电光信息转换的“心脏”——信息经过这个枢纽来去、流转,高效搭上光的“顺风车”,奔赴不同目的地。
2024-11-28 02: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