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7月19日,第十二届休闲食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在福建晋江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主办,CIFST休闲食品加工技术分会、江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共同承办。今年恰逢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休闲食品加工技术分会成立十周年,大会同期发布了2024-2025年度休闲食品创新趋势。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邵薇在致辞中提出,面对新市场环境,行业需坚守生态底线、以科技驱动变革、凝聚合力协同发展,在多重挑战下唯有抱团才能形成抵御风险的合力。
晋江作为全国的休闲食品生产基地之一,培育了一大批全球知名的休闲食品企业。晋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也夫表示,在“晋江经验”指引下,当地食品企业涵盖糖果、烘焙等十多个门类数百个品种,科技创新已成为产业发展核心驱动力,期待通过大会激活创新动能、构建可持续生态、共建融合高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休闲食品加工技术分会主任委员、江南大学教授金征宇在致辞中表示,健康中国战略与“大食物观”推动我国休闲食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未来科技创新需关注三点: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需求重塑产品价值、以风味挖掘为突破口,强调“休闲食品创新是文化的传承和挖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院长、泉州海洋生物产业研究院院长薛长湖在致辞中表示,食品科技界要更多地站在产业界角度思考产业如何发展,要走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路上。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更多的是要思考项目成果成熟度的问题。
在主旨报告环节,金征宇院士在《食养智慧驱动下的“药食同源”大健康产业升级与发展》报告中提到,将药食同源理念融入休闲食品领域,既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零食的追求,也为食品产业开辟了高附加值赛道。
针对居民超重和肥胖问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丁钢强教授在报告中提出休闲食品发展路径——休闲食品健康化、健康食品休闲化、休闲食品社交化、娱乐化。
毕金峰研究员在《2024—2025年度中国休闲食品科技与产业创新发展报告》指出,我国休闲食品产业已步入成熟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持续突破,企业生态活跃,需求升级驱动创新,品类、口味、形态等多样化及营养健康化、品牌化、国际化将成发展方向。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樊永祥介绍,截至2025年6月,我国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693项,包括2万多项指标,涵盖日常消费的340余种食品类别。2024年审查批准“三新食品”54个,地黄、麦冬、天冬、化橘红等纳入食药物质目录。下一步将推广食品数字标签应用,深入开展标准宣贯。
随后,艾媒咨询(广州)有限公司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分享了2025年中国休闲食品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河北农业大学副校长桑亚新介绍了特色干果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情况;百事公司亚太区供应链高级副总裁李友林分享了可持续的绿色供应链助力休闲食品“质造”;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倪辉介绍了油炸类海洋休闲食品气味改良及控制方法;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食品与发酵工业业务中心YE技术支持部高级工程师孙合群介绍了酵母制品在休闲食品领域中的创新应用;淘天集团产业带和中小商家支持中心总监贾娅玲以淘宝天猫为例,介绍了实现休闲食品价值创新与渠道升级。
本届大会除主题报告外,还组织代表参观第九届海峡两岸食品交易会、泉州海洋生物产业研究院,举办营养健康升级、技术装备创新、高端原料配料三大专题论坛。同时,通过“专家与企业”座谈会促成9项科企合作项目签约,现场展览展示的多款新品也吸引了与会者关注。(武玥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