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第三届植物基食品创新发展论坛举办
首页> 食品频道 > 正文

第三届植物基食品创新发展论坛举办

来源:消费日报2023-08-15 17:22

  8月1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植物基食品分会承办的第三届植物基食品创新发展论坛在甘肃兰州举办。本次论坛主题为“‘植’面新需求,洞见新未来”,论坛汇聚权威与前瞻力量,围绕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加工工艺改进创新、健康效应应用研究、标准法规规范管理等方面深入开展研讨,为推动植物基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凝共识、聚方向、谋发展。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孟素荷、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二级巡视员史根生等有关领导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植物基食品分会主任委员、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靖主持了开幕式。国内众多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相关领域专家参会。

  以“大食物观”为引领

  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植物基食品作为未来食品的发展方向之一,是落实“大食物观”的重要抓手,发展植物基食品、拓展食物来源、丰富食品供给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积极意义,进一步推进植物基食品行业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孟素荷充分肯定植物基食品分会的前期工作成果,表示在科技界与企业界众多专家的支持和耕耘下,植物基食品在中国行稳致远的科学基石正在夯实,为植物基食品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孟素荷指出,在三年疫情后,食品工业并未出现行业期待的恢复和反弹,目前在低位运行,急需加大创新力度,开拓新的行业增长空间。植物基食品具有明确的健康内涵,可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是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朝阳产业。因此,发展植物基食品是重要任务,也是必然趋势。探讨中国植物基发展路径在哪里、基于科学研究产业的差异化优势如何培育是当前行业应深入思考的问题。孟素荷对植物基食品发展充满信心,建议一是要充分利用强大的人才链,从反思、定位与前瞻等多维度,探明产业发展路径;二是培育市场和品牌,加强技术应用与产品创新,形成B端和C端双向渗入和持续推进;三是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持续开展国民营养健康科普教育,提升消费者对植物基的认知水平和认可度,以此实现植物基产业从培育期到成长期的跨越,将植物基食品打造成为融合理论与实践的食品健康产业发展新高地。

  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二级巡视员史根生在致辞中指出,国家卫生健康委以“最严谨的标准”为工作遵循,大力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风险评估计划、国民营养计划,积极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植物基新食品原料作为卫生健康部门贯彻落实“大食物观”的重要内容,对丰富食品供给、高效利用食物资源、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优化居民膳食结构、提升国民营养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发展植物基食品产业,要坚持守正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强化技术创新,提升国际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要持续广泛开展科普宣传,主动适应人民群众对营养、健康、多元化食物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以标准为抓手

  促进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当前,我国植物基食品发展正处于初期阶段,制定科学、严谨的植物基食品相关标准,对于规范引导企业良好生产行为,为消费者提供选购依据,推动植物基食品产业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行业兴起之初,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依托植物基食品分会,制定发布了《植物基肉制品》《植物基食品通则》等两项团体标准,受到国内外关注。近两年,学会积极推动团体标准向行业标准转化,以更好发挥标准引领作用。目前,《植物基食品通则》行业标准已经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立项。本次论坛期间召开了行业标准研讨会,围绕未来《植物基食品通则》行业标准的制定思路与框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同时,在大会开幕式上,专家与行业代表共同参与了《植物基食品通则》行业标准启动仪式,希望凝聚各方力量,制定出一项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行业标准,为我国植物基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樊永祥指出,植物基食品与素食、传统豆制品等概念既存在一定关联,又存在一定区别。在发展热潮下,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理性应对植物基、预制菜等行业热点。要思考是否需要标准化、如何标准化及标准化之后的发展方向,理清与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产品标准的衔接性,确保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通用标准的适用性,在现有政策法规及标准指南的框架下,更好推动产业持续规范发展。

  以科技创新为途径

  驱动中国式植物基发展

  我国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解决好如何综合开发、高效利用各种植物资源问题是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围绕我国国民需求、市场现状和环境资源状况,走好中国式植物基道路对于促进实现健康、产业、环境协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东北农业大学首席教授江连洲指出,当前我国植物基新蛋白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挑战,结构解析、健康效应、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诸多关键技术问题亟待解决。他建议从安全性、营养性、功能性等方面强化基础研究,探明营养特性和功能特性,并加强植物基新蛋白在植物肉、植物奶、植物蛋中的应用研究,为开发植物基新蛋白来源的多元化食品、拓展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植物基食品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首席专家王强指出,我国预制菜产业自2021年以来持续升温,成为当前热点之一。将植物基食品搭上预制菜的快车,是推动食品产业融合跨越发展、市场快速回暖的一项举措。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谭斌指出,植物奶具有营养健康、环境友好、提供动物福利等优势,潜力大、挑战大,有望逐步成为一种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通过改善产品稳定性、去除不良风味、灭活/去除抑制剂、改善货架期、混合搭配/复配、营养强化、开发技术、清洁标签等途径,持续创新,可以更好发展植物基乳制品。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植物基食品分会副主任委员乔全胜指出,健康诉求是消费者钟情于植物基产品的关键驱动力,可持续性和直接的健康益处相结合有助于提高消费者感知价值。加强与市场和消费者的沟通创新,消费场景创新,科研、生产协作的产品创新,可以促进植物基食品产业更快更好发展。

  甘肃奇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程若琼指出,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地区的植物面临着多重复合环境胁迫,如高辐射、低温、低氧、较强的紫外线辐射等。复合环境胁迫可促使植物活性成分(有机酸、黄酮、酚类等)积累以抵御胁迫侵害。发掘更多的高原植物新资源,融入并拓展植物基产业新领域,可为植物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Lever VC力矩创投合伙人郜雅琪在报告中指出,欧美零售额和销售量虽继续保持强劲增长,但增幅不及2021年。整体来看植物肉的销量表现优于传统肉类,未来具有很强的增长希望。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的技术和原料将成为植物基产业增长的基础,可加速提高社会接受度。

  以科学理论为支撑

  为植物基食品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市场需求递进和生产技术变革催生了植物基食品革新,科学研究不断深入,为植物基食品产业得以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源源不断的活力。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植物基食品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郭顺堂指出,全球及欧美地区植物基乳产品发展稳定,我国乳糖不耐受及相关人群基数庞大,植物基乳产品作为替代饮料,发展前景广阔。他建议一是从植物性、加工性和功能性等三个方面确定植物基乳产品的内涵及定义。二是围绕原料特征开发满足不同人群营养健康需求的植物基乳产品。三是开发作为配料或具有调味功能的植物基乳产品。四是开发类奶酪产品,重点关注口味、价格和清洁标签。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杨晓泉指出,改善植物蛋白加工功能性的要点是降低蛋白固有聚集结构,获得良好的加工功能性。行业未来可利用食品原料本身内源性胶体结构或利用植物种子作为生命体自身的活性,改善植物基产品的功能性,减少加工,提供清洁标签。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植物基食品分会副主任委员、布勒集团大中华区总裁王维波指出,近几年全球主要替代肉,北美增长率最高,亚洲增长率最低。在模拟仿真的基础上,如何自成一派,如何更好发挥植物蛋白、植物蛋白肉的减碳价值,如何更好满足国民健康饮食的需求是植物基食品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李赫指出,植物肉产品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豆腥味重,脂肪氧化风味需要优化,生产质量稳定性、低温贮藏稳定性待提高,植物蛋白利用率待明确等。目前,他所在团队已实现定向多级挤压重组大豆蛋白质与多糖结构、大豆蛋白质与多糖凝胶、生物酶高压场耦合重构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创新。

  IFF营养专家娄苑颖指出,当前植物基产品面临的滋味口感挑战主要包括奶味不足、异味、氧化、风味释放、发酵产生不愉悦的味道等。IFF提出滋味调节解决方案,探索风味分子和蛋白质之间互作以及影响风味释放的过程,开发植物基口感调节工具盒,以增加脂肪感、提升顺滑度和奶油感、增加甜饱满感和增加厚实感。

  以国民健康需求为导向

  着重强化植物基食品的健康效应

  当前,我国国民营养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仍存在慢性疾病高发等问题,我国居民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患病率逐年升高,营养合理的日常膳食对预防和辅助治疗慢性疾病、保障不同人群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兰州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王玉指出,膳食营养与健康密切相关,膳食结构不合理是当前我国居民慢性疾病高发的主要原因。提升人民群众对营养与食品安全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食品相关领域工作者努力的方向,通过加强营养健康食品供给才能使“健康中国”真正落地。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朱惠莲指出,保障膳食蛋白质摄入充足,有益于老年人骨骼肌量与肌肉功能已成为共识。但在关注蛋白质总量的同时,还应关注蛋白质来源和三餐分配。采用优质的植物蛋白代替部分动物蛋白,并关注其在三餐的分布,才能最大发挥蛋白质对老年人健康效益。

  本次活动还举办了圆桌论坛,来自布勒集团、甘肃奇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IFF、北京鸿禧志业科技有限公司、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蓝湾同创健康科技的代表出席,并围绕原料开发、设备创新、行业发展需求、市场应对策略等内容进行了深度解读与分享。

  此外,本次论坛还设置了植物基食品原料拓展与加工技术创新、植物基食品的健康效应与消费需求等两大专题会议,设置创新产品展示区和学术论文海报展示区,充分展示植物基食品在结构及功能特性、加工技术、风味改善、品质提升、健康效应、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最新科研和应用进展,为促进政产学研用融合提供新思考、新思路。论坛还设置了“全球植物基市场与中国战略”专题,邀请业内代表共同探讨植物基食品产业的发展道路。

  第三届植物基食品创新发展论坛是对当前植物基食品发展现状的清晰总结,也是对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谋划。如何落实新理念、拓展新资源、开发新技术、满足新需求、推动新发展是要持续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将产业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势,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需要,需要科技界与产业界立足长远,凝心聚力,筑牢科学根基。期待社会各界一道,充分凝聚和发挥各自优势力量,共同致力于植物基食品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工作,为植物基食品产业不断添砖加瓦,不断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健康中国”落实落地。(白 驹)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课本里的抗日英雄 我们从未忘记

  • AI古风动画丨在古诗里过一天清明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尽管AI能一键生成完整的运动方案,涵盖从热身到放松的全部阶段,但在细化到每个动作时,使用者很难完全按照标准执行。
2025-04-03 02:35
在数字经济浪潮推动下,职业教育正通过数字技术革新突破传统边界。
2025-04-03 02:35
国家数据局2日在京举行“数据价值化 我们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2025-04-03 02:25
在动物实验中,这种新型CDK2抑制剂使患病小鼠的脑部炎症消退,社交和记忆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2025-04-03 02:25
2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暨国家卓越工程师专场宣讲报告会走进燕山石化,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向晨作宣讲报告,并与科技工作者代表深度对话。
2025-04-03 02:25
近期,多地智慧农业建设传来佳绩,草莓巡检机器人、长臂喷雾机等打破了大众对农业的传统印象,数据要素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帮助农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利用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打造电商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2025-04-02 10:07
2月19日,凌晨3时的机房,敲完最后一行代码,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深海深层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金朋如释重负。物探船作业时,利用拖缆产生地震波,对海底地层进行“CT扫描”,并实时完成震源和检波点数据采集。
2025-04-02 10:06
引力波被形象地比喻为“时空的涟漪”。为了更精准地认证透镜引力波,胡彬团队与宁波大学蔡荣根院士将目光瞄准宇宙中更为微小的尺度——星系中的致密天体。
2025-04-02 10:05
冰凌花能够早早绽放,成为东北“报春第一花”,是因为其特殊的生长节律和物候机制  草长莺飞,全国多地春意正浓。冰凌花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能为昆虫提供早春时节稀缺的花蜜和花粉,成为传粉昆虫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
2025-04-02 10:01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芯片是我国受外部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2025-04-02 10:00
3月30日,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6
目前全球6G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中国围绕2030年实现6G商用这一目标加速布局。
2025-04-01 09:50
AI医疗只是辅助手段。
2025-04-01 09:48
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由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共同指导,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组织——“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正式发布,助力北京商业航天加速发展。
2025-04-01 09:47
3月31日,“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在惠州19-6油田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2025-04-01 09:45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31日举行,围绕“四个面向”发布19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引领、开源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2025-04-01 09:41
现场发布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与会领导为中国正能量十佳网络精品代表、突出贡献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牌。
2025-04-01 09:48
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7
今年以来,我国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企业通过算法优化、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开源生态协作,在使用“缩水版”GPU芯片的情况下,将千亿参数模型训练成本压缩至同类模型的1/10,走出了一条从粗放式算力堆砌向内生式效能提升的新路径。
2025-03-31 10:21
“联合科研团队初步确定,青龙山恐龙蛋化石普遍表现出特殊排列规律,如常见同层埋藏的恐龙蛋3至5枚一组排列成微微弯曲的弧线,多组弧线近平行展布。
2025-03-31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