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第三届植物基食品创新发展论坛举办
首页> 食品频道 > 正文

第三届植物基食品创新发展论坛举办

来源:消费日报2023-08-15 17:22

  8月1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植物基食品分会承办的第三届植物基食品创新发展论坛在甘肃兰州举办。本次论坛主题为“‘植’面新需求,洞见新未来”,论坛汇聚权威与前瞻力量,围绕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加工工艺改进创新、健康效应应用研究、标准法规规范管理等方面深入开展研讨,为推动植物基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凝共识、聚方向、谋发展。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孟素荷、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二级巡视员史根生等有关领导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植物基食品分会主任委员、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靖主持了开幕式。国内众多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相关领域专家参会。

  以“大食物观”为引领

  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植物基食品作为未来食品的发展方向之一,是落实“大食物观”的重要抓手,发展植物基食品、拓展食物来源、丰富食品供给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积极意义,进一步推进植物基食品行业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孟素荷充分肯定植物基食品分会的前期工作成果,表示在科技界与企业界众多专家的支持和耕耘下,植物基食品在中国行稳致远的科学基石正在夯实,为植物基食品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孟素荷指出,在三年疫情后,食品工业并未出现行业期待的恢复和反弹,目前在低位运行,急需加大创新力度,开拓新的行业增长空间。植物基食品具有明确的健康内涵,可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是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朝阳产业。因此,发展植物基食品是重要任务,也是必然趋势。探讨中国植物基发展路径在哪里、基于科学研究产业的差异化优势如何培育是当前行业应深入思考的问题。孟素荷对植物基食品发展充满信心,建议一是要充分利用强大的人才链,从反思、定位与前瞻等多维度,探明产业发展路径;二是培育市场和品牌,加强技术应用与产品创新,形成B端和C端双向渗入和持续推进;三是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持续开展国民营养健康科普教育,提升消费者对植物基的认知水平和认可度,以此实现植物基产业从培育期到成长期的跨越,将植物基食品打造成为融合理论与实践的食品健康产业发展新高地。

  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二级巡视员史根生在致辞中指出,国家卫生健康委以“最严谨的标准”为工作遵循,大力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风险评估计划、国民营养计划,积极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植物基新食品原料作为卫生健康部门贯彻落实“大食物观”的重要内容,对丰富食品供给、高效利用食物资源、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优化居民膳食结构、提升国民营养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发展植物基食品产业,要坚持守正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强化技术创新,提升国际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要持续广泛开展科普宣传,主动适应人民群众对营养、健康、多元化食物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以标准为抓手

  促进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当前,我国植物基食品发展正处于初期阶段,制定科学、严谨的植物基食品相关标准,对于规范引导企业良好生产行为,为消费者提供选购依据,推动植物基食品产业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行业兴起之初,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依托植物基食品分会,制定发布了《植物基肉制品》《植物基食品通则》等两项团体标准,受到国内外关注。近两年,学会积极推动团体标准向行业标准转化,以更好发挥标准引领作用。目前,《植物基食品通则》行业标准已经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立项。本次论坛期间召开了行业标准研讨会,围绕未来《植物基食品通则》行业标准的制定思路与框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同时,在大会开幕式上,专家与行业代表共同参与了《植物基食品通则》行业标准启动仪式,希望凝聚各方力量,制定出一项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行业标准,为我国植物基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樊永祥指出,植物基食品与素食、传统豆制品等概念既存在一定关联,又存在一定区别。在发展热潮下,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理性应对植物基、预制菜等行业热点。要思考是否需要标准化、如何标准化及标准化之后的发展方向,理清与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产品标准的衔接性,确保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通用标准的适用性,在现有政策法规及标准指南的框架下,更好推动产业持续规范发展。

  以科技创新为途径

  驱动中国式植物基发展

  我国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解决好如何综合开发、高效利用各种植物资源问题是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围绕我国国民需求、市场现状和环境资源状况,走好中国式植物基道路对于促进实现健康、产业、环境协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东北农业大学首席教授江连洲指出,当前我国植物基新蛋白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挑战,结构解析、健康效应、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诸多关键技术问题亟待解决。他建议从安全性、营养性、功能性等方面强化基础研究,探明营养特性和功能特性,并加强植物基新蛋白在植物肉、植物奶、植物蛋中的应用研究,为开发植物基新蛋白来源的多元化食品、拓展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植物基食品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首席专家王强指出,我国预制菜产业自2021年以来持续升温,成为当前热点之一。将植物基食品搭上预制菜的快车,是推动食品产业融合跨越发展、市场快速回暖的一项举措。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谭斌指出,植物奶具有营养健康、环境友好、提供动物福利等优势,潜力大、挑战大,有望逐步成为一种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通过改善产品稳定性、去除不良风味、灭活/去除抑制剂、改善货架期、混合搭配/复配、营养强化、开发技术、清洁标签等途径,持续创新,可以更好发展植物基乳制品。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植物基食品分会副主任委员乔全胜指出,健康诉求是消费者钟情于植物基产品的关键驱动力,可持续性和直接的健康益处相结合有助于提高消费者感知价值。加强与市场和消费者的沟通创新,消费场景创新,科研、生产协作的产品创新,可以促进植物基食品产业更快更好发展。

  甘肃奇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程若琼指出,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地区的植物面临着多重复合环境胁迫,如高辐射、低温、低氧、较强的紫外线辐射等。复合环境胁迫可促使植物活性成分(有机酸、黄酮、酚类等)积累以抵御胁迫侵害。发掘更多的高原植物新资源,融入并拓展植物基产业新领域,可为植物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Lever VC力矩创投合伙人郜雅琪在报告中指出,欧美零售额和销售量虽继续保持强劲增长,但增幅不及2021年。整体来看植物肉的销量表现优于传统肉类,未来具有很强的增长希望。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的技术和原料将成为植物基产业增长的基础,可加速提高社会接受度。

  以科学理论为支撑

  为植物基食品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市场需求递进和生产技术变革催生了植物基食品革新,科学研究不断深入,为植物基食品产业得以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源源不断的活力。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植物基食品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郭顺堂指出,全球及欧美地区植物基乳产品发展稳定,我国乳糖不耐受及相关人群基数庞大,植物基乳产品作为替代饮料,发展前景广阔。他建议一是从植物性、加工性和功能性等三个方面确定植物基乳产品的内涵及定义。二是围绕原料特征开发满足不同人群营养健康需求的植物基乳产品。三是开发作为配料或具有调味功能的植物基乳产品。四是开发类奶酪产品,重点关注口味、价格和清洁标签。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杨晓泉指出,改善植物蛋白加工功能性的要点是降低蛋白固有聚集结构,获得良好的加工功能性。行业未来可利用食品原料本身内源性胶体结构或利用植物种子作为生命体自身的活性,改善植物基产品的功能性,减少加工,提供清洁标签。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植物基食品分会副主任委员、布勒集团大中华区总裁王维波指出,近几年全球主要替代肉,北美增长率最高,亚洲增长率最低。在模拟仿真的基础上,如何自成一派,如何更好发挥植物蛋白、植物蛋白肉的减碳价值,如何更好满足国民健康饮食的需求是植物基食品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李赫指出,植物肉产品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豆腥味重,脂肪氧化风味需要优化,生产质量稳定性、低温贮藏稳定性待提高,植物蛋白利用率待明确等。目前,他所在团队已实现定向多级挤压重组大豆蛋白质与多糖结构、大豆蛋白质与多糖凝胶、生物酶高压场耦合重构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创新。

  IFF营养专家娄苑颖指出,当前植物基产品面临的滋味口感挑战主要包括奶味不足、异味、氧化、风味释放、发酵产生不愉悦的味道等。IFF提出滋味调节解决方案,探索风味分子和蛋白质之间互作以及影响风味释放的过程,开发植物基口感调节工具盒,以增加脂肪感、提升顺滑度和奶油感、增加甜饱满感和增加厚实感。

  以国民健康需求为导向

  着重强化植物基食品的健康效应

  当前,我国国民营养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仍存在慢性疾病高发等问题,我国居民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患病率逐年升高,营养合理的日常膳食对预防和辅助治疗慢性疾病、保障不同人群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兰州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王玉指出,膳食营养与健康密切相关,膳食结构不合理是当前我国居民慢性疾病高发的主要原因。提升人民群众对营养与食品安全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食品相关领域工作者努力的方向,通过加强营养健康食品供给才能使“健康中国”真正落地。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朱惠莲指出,保障膳食蛋白质摄入充足,有益于老年人骨骼肌量与肌肉功能已成为共识。但在关注蛋白质总量的同时,还应关注蛋白质来源和三餐分配。采用优质的植物蛋白代替部分动物蛋白,并关注其在三餐的分布,才能最大发挥蛋白质对老年人健康效益。

  本次活动还举办了圆桌论坛,来自布勒集团、甘肃奇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IFF、北京鸿禧志业科技有限公司、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蓝湾同创健康科技的代表出席,并围绕原料开发、设备创新、行业发展需求、市场应对策略等内容进行了深度解读与分享。

  此外,本次论坛还设置了植物基食品原料拓展与加工技术创新、植物基食品的健康效应与消费需求等两大专题会议,设置创新产品展示区和学术论文海报展示区,充分展示植物基食品在结构及功能特性、加工技术、风味改善、品质提升、健康效应、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最新科研和应用进展,为促进政产学研用融合提供新思考、新思路。论坛还设置了“全球植物基市场与中国战略”专题,邀请业内代表共同探讨植物基食品产业的发展道路。

  第三届植物基食品创新发展论坛是对当前植物基食品发展现状的清晰总结,也是对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谋划。如何落实新理念、拓展新资源、开发新技术、满足新需求、推动新发展是要持续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将产业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势,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需要,需要科技界与产业界立足长远,凝心聚力,筑牢科学根基。期待社会各界一道,充分凝聚和发挥各自优势力量,共同致力于植物基食品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工作,为植物基食品产业不断添砖加瓦,不断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健康中国”落实落地。(白 驹)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渝昆高铁长水机场站建设取得新进展

  • 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在西安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月22日,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小米正式发布首款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
2025-05-22 21:54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网络的经纬,更是人类文明的基石,而今这张网络正被快速撕裂。联合国也呼吁各国迅速编制与KMGBF目标一致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2025-05-22 09:44
自然界中,鱼类能在水流复杂多变的水下灵活游动、避开障碍,主要得益于身体两侧能感知水流变化的侧线系统。
2025-05-22 09:42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的奋斗路上,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2025-05-22 04:35
与大科学装置近距离接触,聆听院士专家讲解科学前沿,沉浸式感受神奇的科学现象……近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举办,所属135个单位“开门迎客”,
2025-05-22 04:35
从闽北山乡到广袤神州,科技特派员制度历经20余载深耕厚植,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025-05-22 03:40
(解读人:王挺,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本文原载于《科普时报》)
2025-05-21 17:56
基于全基因组SNP的种群基因组学研究揭示,全球雪豹可划分为两大遗传支系:北部支系和南部支系。基因组水平评估发现,相比雪豹南部支系,北部支系的基因组杂合度和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这些特征与其演化历史及较小的有效种群大小相吻合。
2025-05-21 09:38
我国的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三项遗产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25-05-21 09:43
科学家发现,在线辩论中,GPT-4一类的大语言模型(LLM)如能根据对手的个性化信息调整论据,其说服力将比人类高64.4%。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Francesco Salvi和同事分别将900名美国人与另一个人或GPT-4配对,使双方辩论各种社会政治议题。
2025-05-21 09:40
近日,清华大学李菂团队联合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等多国天文学家,综合“中国天眼”FAST和南非MeerKAT阵列望远镜的优势,对银河系球状星团进行了高精度的脉冲星偏振普查。
2025-05-21 09:37
人形机器人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外形特点,可以在很多工作空间实现与人类相似的工作效能,并能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2025-05-21 09:36
研究团队综合了多种来源的观测和模拟证据,揭示了极地关键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北极气温以每十年0.68摄氏度的速率升高,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南极和青藏高原也呈现出明显增温趋势。
2025-05-21 09:35
生长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植物激素,几乎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的每个过程。
2025-05-21 09:33
科研人员近日首次公布在我国空间站发现一个微生物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天宫尼尔菌”,相关科研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上。
2025-05-20 10:24
一项研究首次揭示了肺活量从童年到老年的演变过程。
2025-05-20 10:21
津潍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沪通道和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5-20 10:20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杨荣贵与其在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团队,制备出一种可大规模生产的多级有序穿孔结构铜网,其散热能力优于已报道方案。
2025-05-20 10:19
按照经典理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后,每个子细胞核应当至少获得一套完整的单倍体染色体,以确保细胞正常发育和功能发挥。然而,最新研究却发现,在某些特定真菌中,
2025-05-20 03:55
最新气候数据显示,全球气温仍然极高,2025年将与2024年一道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5-05-19 10:4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