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赣鄱大地校企携手以科技求新质
首页> 食品频道> 行业资讯 > 正文

赣鄱大地校企携手以科技求新质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2024-10-18 12:55

  在猴姑饼干生产车间,饼胚通过一条国际先进的自动化烤炉,6分钟后饼干的香味扑面而来;在猴姑米稀生产车间,米浆通过辊筒加热,30秒后就变成了养胃米稀;在全自动无人高架库,1.6万个托盘在22米的高架中来回穿梭,尽数收纳及发出一箱箱的成品;在江中食疗饮料车间,调配、高温瞬时灭菌、无菌灌装、包装均实现自动化操作;一眼望去,仿佛是制造工厂在弹奏一首首交响曲,让人愉悦其中……近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组织开展的食品行业“科技求新质”媒体进工厂系列活动走进赣鄱大地,探访在江西这片红色热土上,食品生产企业与高校紧密合作,加快技术转化,推动产业化落地。来自多家媒体的记者,在位于共青城的江中食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中食疗”)、南昌“江中药谷”,感受到食品行业如何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自动分拣高架仓库

  用产品说话——

  校企深度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率约20%—30%,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70%—80%的转化率和20%—30%的产业化率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至关重要。从想法到行动、从样品到产品、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科技成果能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离不开校企长期以来的相互信任、深度合作。在探访中,记者切身感受到,南昌大学谢明勇院士团队、江西中医药大学与江中食疗不断深度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让产业化进程加速。

  猴姑饼干自动化生产车间

  在位于江西共青城的江中食疗生产工厂,媒体代表一行参观了猴姑饼干生产车间,中控室及质检中心。在生产车间,传送带上的一列列饼干经过烘烤散发出阵阵香味。从食品智能制造车间中控室的显示屏上可以看到,各种生产数据不断更新,各生产线的运行情况一目了然。江中食疗制造基地负责人付刚建介绍,江中猴姑饼干第一条生产线是2018年12月投入生产,日产能可达约30吨,年产值约10亿元。2024年7月,引进的第二条饼干生产线安装调试完毕后,年产值预计也可达到8亿元。2019年1月,江中食疗科技有限公司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高品质产品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的支撑。2018年3月,由南昌大学、江中食疗科技有限公司、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改善胃肠道功能系列健康产品研发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成果获国家授权专利26件,发表论文65篇,产生直接经济效益逾56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而依托研发关键技术成功实现产业化的就是江中猴姑饼干和米稀产品。

  在此次活动的座谈交流中,江中食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部长尧梅香道出了高科技含量产品背后的秘密。尧梅香介绍,谢明勇院士工作站、航天营养与食品工程重点实验室、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经典名方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等4个研发平台支撑起江中食疗的研发工作。

  研发人员进行有效成分检测

  “用制药工艺做产品。将传统的配方与现代食品形式相结合,是一种创新。”39年前,江中食疗董事长钟虹光正是依靠科技创新推出的儿童保健产品等,让逐年亏损的校办作坊式工厂江中制药厂起死回生。如今他依然在这条道路上坚定前行。钟虹光介绍,选择优质原料,通过制药的工艺和技术加工成产品,辅以临床观察来验证。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改进,制造出营养美味的产品,是江中食疗努力的方向。《国民营养计划》提出,要推进传统食养产品的研发以及产业升级换代。这也坚定了江中食疗做食养产品的信心。“要开拓创新,尽自身最大努力将食疗发扬光大。”

  以绿为底——

  自然环境与工业生产融为一体

  从148米长药谷大门进入,江中集团制造基地——江中药谷如同一幅绿色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江中药谷”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是江中集团的核心生产基地。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开发利用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并通过现代仓储、工艺改进、智慧园区准确管控等主动节能降耗,对处置后的工业废水、污泥、废渣等进行资源再利用。

  江中药谷大道两侧池中的水是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得到可以用于植被灌溉的中水

  屋顶上种草,草下生产加工的江中药谷,占地面积3000亩,保留了森林与湖泊,野鸭、麂子等动物与人和谐相处,智能化的生产加工车间镶嵌其中。在“江中药谷”液体制剂制造车间内的参观长廊可以清晰地看到,原材料预处理、提取、纯化、调配、灌装、灭菌,再到装箱入库,整个操作均实现自动化无人操作。在包装车间,打包、搬运等工序均由机器人操作完成。

  江中乳酸菌素片、江中健胃消食片……这些在市场上消费者耳熟能详的产品均出自这里。唯有不断创新,发展才能永续。记者看到,在南昌“江中药谷”科研中心,科研人员在菌种筛选与评价实验室内有条不紊地工作。

  除了生产智能化,全过程的低碳化也引人关注。“江中药谷”大路两侧的水池倒映着两岸的绿草树木。记者了解到,两侧池中的水是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得到的中水,可以用于景观建设、植被灌溉等。在液体制剂车间厂房房顶上架设着一行行光伏板。“江中药谷”充分利用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从源头开始减碳。在生产中,通过工艺改进等,实现过程减碳;中水回收系统可将处理后的中水回收用于厂区景观补水和绿化灌溉用水;生产中产生的废渣,可用于畜禽饲养。2023年底,江中中药提取、生产环节的数控化和自动化率超过95%,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7%,减少排放二氧化碳当量2452吨。早在2019年6月,公司就被生态环境部授予“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称号。

  破解共性难题——

  加快实现物质产业化

  如何加快实现药食同源食品产业化?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杰出青年科学家、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资源挖掘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胡婕伦在座谈交流中分享了多年来谢明勇院士团队与地方食品企业的合作案例。

  胡婕伦表示,预防或减缓慢病的发生,首先要倡导“主动健康”。而营养干预在主动健康模式中可发挥重要作用,食物是发挥营养干预作用的重要载体。以“食药同源”为理论基础研发的产品在主动健康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她以江中猴姑米稀为例进行了介绍。江中猴姑米稀是以特殊食材为主,将传统理论与现代营养学相结合,传统配方与现代食品工艺相结合,生产的一种以普通食品形态为载体的食养产品。这一产品在参苓白术散配方的基础上,选用了茯苓、白扁豆、薏苡仁等食材。

  智能制造车间的米稀包装生产线

  众所周知,许多食材在加工中会出现焦煳味或苦味,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研发团队在食材前处理及质量控制技术体系构建方面下足了功夫——创建食材前处理及矫味关键技术,采用低温超微粉碎食材,不仅成分稳定,且不产生焦糊味和苦味,收粉率达99%以上。此外,针对食材重金属超标问题,研发团队通过电化学和渗析扩散结合,有效去除了食材提取液中铅、镉等重金属,突破重金属含量控制技术瓶颈。

  “围绕营养科学的相关研究需要被关注。未来,团队也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借助大数据,通过更加便捷、科学的方式检测身体状况,并据此给出精准营养方案。”胡婕伦对此充满期待。

  科企深度融合——

  益生菌发酵胡萝卜创新饮品没了土腥味

  胡萝卜是一种富含有益眼睛健康的β-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的食材,但因为特有的土腥味,不少人并不爱吃。据介绍,这种土腥味来自烯萜类化合物。如何将此类物质代谢转化,在保留胡萝卜营养成分和特有风味的同时,还能去除这种土腥味,将其加工成好喝的饮料,长期以来是食品科技界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能不能用发酵的方法来破解这一难题呢?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资源挖掘全国重点实验室谢明勇院士带领研发团队20多年来专注研究“果蔬益生菌发酵技术”派上了用场。研发团队从果蔬发酵专用益生菌种筛选、高活性工程菌剂的规模化制备、直投式益生菌发酵果蔬新工艺三方面切入,破解了上述难题。

  生产人员对操作池中的胡萝卜进行分级挑选

  胡婕伦介绍,发酵果蔬,首先要有适宜发酵的菌株。菌剂和菌粉的制备十分关键。研发团队通过高通量筛选平台、菌株果蔬发酵性能测试、菌株胃、肠液耐受性能测试等多道“关口”,筛选出菌种。而要保证菌种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还要制备优质菌粉。为此,研发团队创新研发了两步干燥法规模化制备菌剂技术,冻干时间缩短了50%,产品活菌数增加一个数量级,有效解决了菌剂制备能耗大、活力不高的技术难题。

  创新工艺——发明直投式益生菌发酵果蔬原浆、发酵果蔬饮料、发酵泡菜等新型果蔬发酵绿色制造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对果皮等也加以有效利用,且2-3天就可以完成发酵。发酵周期大大缩短了。有了优质菌种、菌剂和稳定的工艺,研发团队相继开发了益生菌发酵果蔬全新系列产品,发酵果蔬原浆、发酵果冻产品。“有眼光”益生菌发酵胡萝卜饮品就是技术成果转化后的最终产品。据了解,“有眼光”,是钟虹光的创意。有了技术的加持和响亮的名字,这款去年6月份上市的益生菌发酵胡萝卜饮料,仅半年产值便达到了5千万元,预计今年产值能突破3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在胡婕伦展示的研究图表中,发酵前后胡萝卜中部分营养素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发酵胡萝卜饮料中β-胡萝卜素、膳食纤维含量及短链脂肪酸含量远超过一些市售胡萝卜饮品。“未来,希望通过科学全面解析食物背后的故事。将围绕揭示食疗组分之间的互作机制、讲清楚产品的健康效应等方面展开研究工作。”

  据了解,生产益生菌发酵胡萝卜原浆的江西旷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每年能消化3万吨胡萝卜,这意味着每天都有约100吨的新鲜胡萝卜被制作成益生菌发酵胡萝卜原浆。产品热销,带动产业振兴,最终受益的是种植农户。据介绍,每吨胡萝卜的收购价为2000元,亩产胡萝卜可达5吨。这就意味着,种一亩胡萝卜,当地农户能获得约1万元的收益。

  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组织开展媒体进工厂活动,就是希望媒体更多地了解食品科技助推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通过这些科企对接优秀案例的传播,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记者 王薇)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文物里的抗战记忆】枪身斑驳将星陨:左权将军的铮铮铁骨

  • 习主席的话官兵们记住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
2025-09-05 09:41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加载更多